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宋代社会转型和礼俗矛盾为切入点,试对两宋时期家礼的立制与实践状况作一次较为全面的考察。唐代以前,传统中国的宗法组织和宗法观念一直长期存在,社会结构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动,社会生活中的礼俗矛盾并不突出。经历唐末五代长期战乱以后,传统宗法礼制受到严重冲击。同时,由社会变革所引发的一系列变化也使得传统礼制在宋代社会面临极大的挑战。为了调和礼俗矛盾,整饬风俗、教化百姓,宋代的儒学家开始在传统古礼与宋代风俗之间寻找平衡,意图编订适用于广泛士庶阶层的家礼文本。从二程、张载的古礼条文,到司马光对传统古礼的大胆革新和损益成书,再到朱熹进一步的更新、简化和完善,以及袁采等人为“训俗”而作的《世范》,宋代家礼文本由繁到简、由崇古到融合古今,逐步趋简、从俗,并最终形成了包括冠婚丧祭等具体家庭礼仪程式和治家睦亲理念在内的一整套完备的家礼体系。宋代家礼文本的影响和实践范围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从礼学家、上层士大夫家庭逐步扩大至一般的士庶阶层。而在礼仪实践的过程中,礼学家们所努力宣传和倡导的礼仪思想及规范,与民众在实际生活中所奉行的观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有些基本上为人们所遵循,有些却并未被很好的实践和遵行,甚至有一些完全被人们抛弃和违背。宋代家礼的立制和实践,是在唐宋社会变革和礼俗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也是我国古代以礼正俗、因俗制礼的礼治文明特征的一次典型体现。对它的考察,可以使我们从家礼视角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唐宋社会变革与转型的内涵,并为当前的社会文化建设和移风易俗提供一点借鉴、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