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低剂量腹部血管双期扫描技术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23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mesenteric ischemia, MI)发病急,起病快,且随着人们生存年龄的增长,随着心血管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但是发病原因至今不明确;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血生化检查缺乏特异性及敏感性,故病死率较高,有报道称其病死率可达50%以上,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血管外科急症。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包括肠系膜上、下动脉或肠系膜上静脉缺血所引起的肠道疾病,以动脉性缺血更为常见。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占所有系膜缺血性疾病的50%,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肠系膜动脉狭窄占25%,低血流灌注所致的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及静脉性肠缺血约占25%。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是诊断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金标准,但是仅能观察肠系膜血管的堵塞及狭窄情况,不能观察相应供血区肠管的情况,而且属于有创检查,二维成像、前后组织的重叠导致对部分病变程度的估计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并且操作复杂、需要麻醉、手术费用昂贵、术后存在穿刺局部血肿、穿刺血管血栓形成及穿刺血管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且具有一定的死亡率,故作为一种检查手段,很难被患者及患者家属所接受。CT尤其是时间空间分辨率高的多层螺旋CT的出现,使得一次屏气完成整个腹部的大范围扫描成为可能;增强扫描后不仅能清晰观察血管情况,还能同时观察相应供血区肠道的情况、能同时观察其他腹腔脏器情况,能够获得与选择性血管造影相似的血管三维图像,同时随着bolus tracking技术的应用,使得在肠系膜上动脉内对比剂高峰期获得清晰的动脉血管图像成为可能;扫描速度快,使得连续获得动、静脉双期扫描图像成为可能;z轴分辨率的提高,能够获得良好的各向同性图像,使得通过一次扫描获得的横断面图像进行无差别的任意角度重建图像成为可能,在诊断肠系膜源性肠缺血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是制约CT扫描应用的最重要因素是X线辐射剂量。目前有大量关于CT低剂量扫描的研究及文献,主要集中在成人及小儿冠状动脉血管成像、颅脑CT扫描、眼眶、骨盆及胸部CT扫描,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腹部低剂量扫描的研究及文献却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单源CT,且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主要集中在降低kV,mAs。本课题主要针对双源CT (Dual-source CT,DSCT),研究其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同时研究双源CT腹部血管的低剂量成像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除了降低kV,mAs外,还选择增宽准直、增大螺距等方法。目的:探讨低剂量双源CT (Dual-source CT, DSCT)腹部动静脉双期血管成像技术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扫描组比较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80例临床疑诊为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患者,同期行双源CT低剂量腹部动静脉血管双期成像扫描及传统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对CTA获得的腹部血管尤其是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进行靶重组(包括MIP, MPR, CPR, VRT),结合横断面图像对疾病进行诊断,评价相应肠管有无异常征象,并将其与传统的数字血管造影(DSA)及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对照比较,评价DSCT低剂量腹部血管成像技术对栓子的诊断准确性;同时,与外科手术所见比较,评价DSCT低剂量腹部扫描对肠管病变情况的诊断准确性。所有阳性患者均经导管行血管内溶栓术治疗(n=23)或行外科手术血管切开取栓术治疗(n=22)证实。选择同期经双源CT常规扫描条件行腹部强化CT检查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由2名具有多年腹部CT诊断资格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VR图像按照差(0分)、中(1分)、良(2分)、优(3分)等级进行质量评估,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2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参数(CTDIvol, DLP),换算成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 mSv后,经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8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DSCT低剂量腹部动静脉血管成像扫描。其中,45例阳性患者中,动脉性病变35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所致管腔偏心性狭窄19例;非动脉粥样硬化性栓塞16例;前者表现为病变血管及腹主动脉管壁弥漫多发的斑块状钙化斑块,管腔偏心性软斑块及狭窄;后者重组图像表现为局限性管腔内充盈缺损,典型者横断面表现为“靶征”,腹主动脉等周围血管显示良好,无粥样硬化表现;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0例,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内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其中伴有门静脉血栓3例。DSCT可清晰显示肠管情况,显示不同程度肠梗阻21例,表现为肠腔内的液气平,其中15例增强扫描肠壁呈层状增厚,腹腔内不同程度积液等,6例肠壁无明显强化;除此,DSCT还显示肠道肿瘤2例。与DSA结果及外科手术结果比较,DSCT诊断肠系膜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100%;与外科手术结果比较,DSCT对肠管病变的显示诊断准确率为100%。低剂量组患者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为(2.1±0.9)分,普通扫描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为(2.3±1.1)分,二者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2.4±0.8)mSv,普通扫描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4.2±1.3)mSv,二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低剂量腹部血管双期扫描成像技术具有辐射剂量低,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是诊断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理想检查手段之一。
其他文献
开栏的话:本刊新开设班主任漫谈栏目,旨在记录中职班主任在工作中的反思与启示、经验与教训、措施与方法,或刊登抒发教育情怀、生活感想的精美散文、诗歌、小小说等,欢迎来稿。投稿邮箱:hnzcj2006@sina.com。请在邮件主题栏注明“班主任漫谈投稿”字样。  有这样一个故事,工具房里,大伙在商量如何对付一块坚硬的钢铁。斧头、钢锯和锤子先后拿出独门绝活对着钢铁一阵敲打,结果它们都败下阵来。最后,看似
为了了解当前高职院校PLC原理及应用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及现状,笔者选择了已开设该课程的15所兄弟院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解决调查和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
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指出,“实训实习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训实习基地是中职学校学生实训实习、教师教学研究、社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生产性教学实践的重要场所和依托,其建设、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因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管理、使用,是中职学校教育教
做一位班主任不容易,做一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更不容易。  一些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好,也不太遵守纪律,管理难度很大。但是,这些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在工作中,笔者不断探索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班级管理方法,并借鉴其他班主任的先进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  一、规范班级制度,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制定详细班规,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笔者针对早操、课间操、卫生、课堂纪律和晚自
<正>音乐可以通过其独特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在音乐课中进行道德情感渗透,会对中职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
正如想让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是要在地里种满庄稼一样,想要打造优秀班集体,就要在学生的脑海里撒满积极成长的种子,并营造适宜的环境,耐心培育它开花结果。那么,这种子就是班级文化。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班训、班歌、誓词、阅读等形式,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班级文化名片。  集会是在全校展示班级文化的重要场合,早操是全校参加人数最多、频次最高的活动。早操的口号一定要起到触动灵魂、振奋精神的作用,既要提升学生信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已经成为主力军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是其中最具潜力与活力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程度决定其就业适应能力,需要给
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艺术设计为主、以陶艺为特色,工、经、管各专业协调发展的高等职业学院,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学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上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学院的公共艺术教育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采取有效举措,通过开设专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艺术欣赏专题讲座等,整体设计,科学规划,切实加强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