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榜样,是一种楷模或者典范,它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可以体现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判断标准和积极的精神面貌。中国从古代开始就用具有高尚道德品性的优秀模范来进行教育。即使在今天,不少教育工作者也都非常喜欢在工作中通过榜样引导学生,初中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列举古今中外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道德模范和先进表率,引导学生从这些优秀人物令人感动的事迹中学习其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为基础,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并立足初中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和心理生理特点,对榜样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研究。全文(导论除外)一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榜样的涵义和榜样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重要性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决定运用榜样进行教学、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需要运用榜样和榜样自身的典型性可以使榜样得以运用。第二部分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榜样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榜样观和初中学生的榜样观两方面考虑其问题,找出原因。第三部分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榜样选取策略,认为教学中选取榜样应该遵循真实性、典型性、多样性、时代性、生活性和思想性等标准。第四部分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榜样呈现策略,从呈现的方法和要求两方面具体展开。呈现的方法认为可以用语言、歌曲、现代化媒体和实践活动呈现榜样;并且呈现榜样时,应该注意清晰准确的呈现、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并要注重呈现的持久性和连续性。第五部分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榜样分析策略,主要指出了问题引导式、讨论辩论式和合作研讨式三种分析方法。第六部分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榜样运用的回归策略,认为应该回归课本以落实学科知识,回归思想以升华学生情感和回归实践以促进知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