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人寿保险税收政策的完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寿保险,简称寿险,是以被保险人的生命作为保险标的,以被保险人的生存或死亡作为保险事故,并在保险期间内发生保险事故时,依照保险合同给付一定保险金额的一种人身保险形式。与一般金融商品相比较,人寿保险一般具有保险期限长期性,保费均衡性,具有保障性和储蓄性的双重功能等特点。寿险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的功能,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在支持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和强化中国的整个金融体系以及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寿险业壮大有利于强化中国的整个金融体系,能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寿险业发展可以作为对社会保障的补充和加强,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寿险税收政策是一国税制中有关寿险业的规定,对寿险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对微观主体寿险经营者、消费者等等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力。由于寿险是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具有资金融通、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的功能,这一性质决定了它与财政税收密切相联。寿险与税收的关系,一方面体现于寿险可以弥补各种保险事故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财政支出,有利于财政稳定。另一方面体现于寿险业本身的发展可以为国家税收提供有保障的税源。寿险税收政策对人寿保险的影响从需求方角度来说,通过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影响投保人的行为,进而影响对不同寿险商品的需求量和需求结构;从供给方角度来说,通过影响其税后利润和偿付能力,进而影响寿险商品的供给量和供给结构。发达国家和地区多通过完善寿险税制来刺激国内寿险需求,优化寿险供给,提高社会福利,促进寿险业发展,增强本国寿险业国际竞争力。我国经过21世纪初期寿险业30%的高速增长,寿险业保持着04年以来的10%左右的中等速度增长态势。截至2008年底,我国寿险保费收入达6658.37亿元比07年(4463.75亿元)同期增长49.16%。虽然寿险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在市场结构方面,市场集中度高,根据保监会公布的2008年寿险公司保费统计粗略计算,中国人寿、太保人寿、平安人寿前三大寿险公司的原保费收入达4628.61亿元占中资寿险保费总收入的66.34%,属于寡头垄断市场,不利于市场主体的增加和充分竞争;保险消费地区差异大,仅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福建等沿海九省08年寿险保费收入3053.55亿元,占当年全国寿险保费收入的45.86%;寿险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产品差别不足;保费收入的增长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增长不协调等等。寿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增强。在促进寿险可持续发展,完善寿险市场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起到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所有的社会经济政策中,税收政策是影响寿险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政策变量之一,一套完善的寿险税收政策有利于引导居民对寿险产品的消费,有利于扶持寿险公司成长,有利于调节本国人寿保险业发展以及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然而我国寿险税收政策的改革跟不上寿险发展的脚步,较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我国没有一套完善的寿险税收政策,相关税收政策零散不成体系,税收负担比较重,税收的产业导向不明确,不仅无法促进寿险业的发展,解决寿险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反而制约着我国寿险的发展,导致我国寿险业竞争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为促进寿险业发展,研究如何构建和完善寿险税收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完善我国的寿险税收政策,扶持寿险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对寿险业简单的减免税收,而是要通过对寿险需求方和供给方建立完善的寿险税收政策体系,有针对性引导特定的资金投向和拉动特定的寿险需求增长,优化寿险的供给,促进我国寿险可持续发展,同时达到扩大税源,稳步增加税收收入的目的。本文以完善我国的寿险税收政策为目的,以狭义的寿险为研究对象(即全文论述中寿险仅代表死亡险,生存险,两全险等类狭义寿险),从寿险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出发,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国寿险税收政策对寿险市场的影响”,以西方经济学的眼光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寿险税收在对寿险需求,供给,以及市场均衡方面的影响,是全文的理论基础。税收对寿险市场需求的影响一方面体现为对消费者收入水平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寿险保单价格的影响所产生的替代效应。税收对寿险市场需求影响的最终结果,是这两种效应综合作用下总效应的反映。税收对寿险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税收对寿险公司的影响,通过影响寿险公司的经营利润而影响公积金的积累,最终影响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而影响寿险公司可承担的保险责任范围以及金额,影响到寿险供给。寿险税收政策对寿险市场的影响,主要分析了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在税收影响下发生移动,最终达到寿险市场的均衡,形成新的稳态。本部分是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寿险税收政策的经验及启示”,通过综合分析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寿险税收政策的特点,从他们的寿险税收政策制定经验上得出一定的启示。在对寿险需求方税收政策的经验比较和启示上,主要就个人所得税以寿险资金流动的三个环节为线进行论述:一是寿险需求者缴纳保费的税收政策;二是保险金给付的税收政策;三是保险给付前积累于保险人手中而归属于受益人的收益(主要以投连险中投资帐户累计收益为例)的税收政策。在对寿险供给方税收政策的经验比较和启示上分别对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相关税收政策做了对比分析和论述。第三部分“我国寿险税收政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说明了我国现有的寿险税收政策无法与寿险业的发展相适应这一问题。首先对我国寿险税收政策进行了简单的回顾。接着将人寿保险需求方分为个体消费者和团体消费者,分别就其税收政策在寿险资金流动的三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关于人寿保险供给方的税收政策的问题,本文在营业税的税率高低,征管便捷程度以及所得税的税收模式选择的问题上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寿险税收政策其他问题部分中就寿险营销员不合理税负以及缺乏区域性税收支持政策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我国寿险税收政策的完善”,从我国人寿保险税收政策完善的意义,目标,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了实质性的完善措施。提出我国寿险税收政策完善在培育寿险税源,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完善寿险市场结构,体现了寿险产业政策导向,促使寿险功能的有效发挥,调整寿险供求,促进寿险市场均衡发展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从五个方面说明我国寿险税收政策完善的目标应当与税收原则相吻合,与本国明确的国家税收目的相一致,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一致,与国际寿险税收政策相适应,与寿险业监管水平一致。最后针对我国现有寿险税收政策的问题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从人寿保险需求方,人寿保险供给方,以及其他方面对寿险税收政策的完善提出了建议。本文在以下两个方面可能有所创新:一方面全文贯穿地从寿险需求方和供给方的角度分析,在研究模式的架构上有所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寿险税收政策对寿险市场影响的理论分析,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来分析我国寿险税收政策的现状及问题并且提出完善措施,在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其他文献
<正>评价指标是"根据评价的目标设计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而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1]在对《体
<正> 三、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目标)的比较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于体育的作用和人们对休育的理解,此外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与国家的社会制度、教育方针,以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实体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推动了虚拟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证券法规的健全,证券市场有效性从弱有效性向半强式有效性过渡,会计盈余信息也随之成为影响股票
审计质量是长期以来困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难题,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发生了“银广夏”、“蓝田股份”等舞弊事件,国外也爆发了“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等欺诈行为。在非资
现代公司金融理论认为公司经营目标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融资时一般遵循啄食理论原则,按照留存收益—债务融资—外部股权融资顺序以保持合理资本结构。在我国,普遍存在股权
以蛇床子不同溶剂提取物为阳性对照,利用浸渍叶碟法测定白芷、防风、独活及胡萝卜籽等几种伞形科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对3龄斜纹夜蛾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5种植物提取物对斜
三十年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不仅举世瞩目而且举足轻重。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的进出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节能和环保的日益重视,使得行业对电源适配器的工作能效和待机损耗的要求不断增加,本论文以64W断续模式反激变换器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其主要损耗点,并在此基
目的探讨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本中心共有24例房颤患者接受了经导管冷冻消融肺静脉隔离术,其中22例为阵发性房
盖格尔是德国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运用现象学的观点与方法反思和批判了西方传统美学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论模式、心理学模式,确立了现象学艺术意味论。现象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