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地区长6油藏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缝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高产及稳产的关键。在对国内外该类储层裂缝研究现状系统调研及近期成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裂缝的类型及形成机理[1]。本文通过油藏储层连通性、井间示踪剂、干扰试井、水驱前缘测试等与动态相结合的方式对见水方向准确识别,并对裂缝贯通区井网加密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裂缝主要是在燕山期形成的E-W向、S-N向裂缝和喜山期形成的NE向裂缝。现今构造应力场在盆地内部的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是北西向,因此,在现今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和北西向的裂缝平行,具有较高的开启程度。(2)通过对动静态裂缝测试技术(示踪剂测试、干扰试井、水驱前缘测试、注水指示曲线测试、吸水剖面测试等),并结合油田生产动态及砂体连通情况,判定B209区高渗带33条,裂缝28条;B216区高渗带11条,裂缝6条;B155区高渗带19条,裂缝19条。(3)研究区裂缝见水受北东-南西向现代应力场控制作用明显;同时裂缝具有一定的相控规律,水下浊积扇扇中边部裂缝相对发育;随着开发的进行,在注水过程中应力“均一化”,与现代应力场共轭方向裂缝容易开启导致见水。(4)目前井网适应性分析表明,各区块裂缝与井网基本适配,建议对水淹区,进行局部井网调整,菱形反九点井网通过变排距的加密井网调整,五点法井网采用等排距加密线状注水,并对各区提出了加密井位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源于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设备自适应多Agent集体智能诊断方法的研究”(项目编号:2008BB317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日
如何用地震勘探更真实、更细致地刻画地下地质构造,寻找地下油气储层,一直是我们地球物理工作者坚持奋斗的目标。目前对薄层或薄互层储层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分析了几种提高地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蠡县斜坡古近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级层。在宏观层序地层格架的控制下,针对重点层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重型数控机床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对机床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重型机床尺寸较大且承载较重,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床各部件热膨胀不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尤其是陆路交通和地下隧洞等地下工程的建设发展最为迅速,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铁路穿越既有隧洞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