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实验室之前实验基础上,先对具有D-π-D-π-D结构的三种三苯胺衍生物(MOTPAs)的聚集荧光机理进行了解释。通过对三种化合物的晶体堆积结构分析,揭示了化合物在聚集状态时荧光增强的原因。其次,合成了三种含N,N’-二甲基对苯二胺的三苯胺衍生物,并使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质谱进行了表征。我们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紫外和荧光光谱测试及它们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同时,我们也通过晶体结构的堆积方式分析对三种化合物的聚集发光效应机理进行了解释。我们还对这两组化合物的三枝的衍生物进行了活细胞荧光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个以三苯胺为中心的三枝衍生物都具有良好的活细胞染色性能,具有良好的细胞透过性和较低的生物毒性。另外,以三苯胺和二苯砜为母体,设计合成了五种不同的腙类衍生物。使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质谱进行了表征。我们对五种化合物的溶液中和聚集态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合成的腙类衍生物具有聚集荧光增强效应。三苯胺的螺旋桨型构型和二苯砜的V型构型是这几个化合物在聚集状态下荧光增强的主要原因。采用SEM揭示了化合物的纳米聚集颗粒的形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