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城市便日渐成为了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承载体。截止2015年底,约有56.1%的国人生活于城市之中。在经济社会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的情况下,当前城市的形态和结构日益复杂,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越发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复杂巨系统。城市复杂巨系统的存在,导致城市灾害呈现出灾害发生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连锁性等特征,受灾对象的多样性、扩散性和集中性,灾害后果的严重性和扩散性;传统灾害与非传统灾害交织等特点,给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建立完善当前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离不开对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良好设计以及完整的应急管理法制体系建设;也离不开基于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的各级预案的制定和实施。作为反映应急管理各组成部分构成和运行原理的基础性内容,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居于先导地位。一方面良好的应急管理机制揭示了应急管理的各个过程内在联系,以及其中主体的组成与定位,因而可以有效地引导应急管理体制与法制建设;另一方面,良好的应急管理机制对于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也起着促进作用。而在当前应急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业已制定各类预案约百万份,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与委员会也不断涌现。然而由于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严重滞后,各类预案制定、应急预案的体制和法制建设过分地重视个性与差异性,忽视了各类灾害的共性与统一性,严重阻碍了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由此,目前亟待加强对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2003年SARS事件后,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由事后被动型向着事前主动型转变,在应急管理工作“关口前移”的背景下,城市应急准备机制在整个城市防灾减灾的应急管理体系中占据着日益突出的地位。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以城市复杂巨系统关键要素——关键基础设施网络(Crit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s)为分析对象,汲取网络理论以及供应链理论相关研究成果,来探索城市灾害的应急准备机制。首先,本文基于资源过程视角,在分析各类基础设施网络共性和相似性的基础上给出关键基础设施网络的分类;其次,基于Schimitz和Neubecker对基础设施网络模型建模的定义,给出各类关键基础设施网络的结构抽象模型;第三,在所构建网络模型基础上,以电力网络、宽带网络作为两类关键基础设施网络的代表进行仿真分析,基于仿真结果分析、归纳、总结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中灾害时空扩散机理的特征;最后,基于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中灾害时空扩散机理的特征,给出城市灾害的应急准备机制建设的思路和建议。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灾害对我国的危害也日益突出,亟待加强对城市危机管理机制的研究和完善。本文基于时空灾害扩散过程提出的城市灾害的应急准备机制建设的具体思路和建议,对于政府和社会有效地应对城市灾害发生与扩散,提高面对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