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有第三极之称的高亚洲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做出的响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积雪和冻土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成分,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本次研究以高亚洲为研究区,以冻土冻融和积雪冻融作为研究对象,被动微波辐射计数据SMMR,SSM/I作为数据源,地面站点监测温度数据作为辅助数据验证结果精度,首先1)利用决策树算法、时间序列阈值法,提取了1988-2008年高亚洲地区逐日冻土冻融状态、1978-2016年积雪冻融状态;此次2)基于该状态信息形成高亚洲积雪、冻土冻融指标数据集,并根据地面站点温度观测数据验证其精度;最后3)利用此数据集开展高亚洲积雪冻融和冻土冻融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重点分析二者的年际变化规律和长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得如下研究结果:(1)1988-2008年期间,高亚洲区域土壤冻结开始时间推后31天。研究区东部,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分布区,冻土冻结开始时间在推迟;研究区北部,天山山脉,环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冻土冻结时间在提前。土壤融化开始时间提前29天。天山山脉、喜马拉雅山山脉附近区域冻土冻结结束时间提前;祁连山、巴颜喀拉山脉附近冻土冻结时间在推迟。土壤冻结天数减少24天。高亚洲西部、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山脉附近区域冻结天数减少;研究区东南部,天山山脉西部区域冻结天数增加。(2)1978-2016年期间高亚洲区域积雪融化开始时间提前了13天。积雪融化结束时间推后了14天。积雪融化天数增长了20天。变化波动范围最大的区域为研究区中部为季节性积雪区域。研究区西北部天山山脉、昆仑山西部、唐古拉山、横断山附近区域积雪融化开始时间在提前,融化结束时间在推后,融化天数在增加。(3)1988-2008年期间高亚洲积雪融化和冻土融化都呈现增强趋势,分别在稳定积雪区和非稳定积雪区选择点1(43.5°N,80.5°E)和点2(35°N,90E),点1积雪冻融变化速度要低于点2冻土冻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