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泰然是台湾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从小成长于信奉基督教会的家庭,母亲萧林雪女士是早期留学日本的钢琴教师。萧泰然很小就接受到钢琴的系统训练,年少时便已展露出在专业与作曲方面的天赋与才华,尤其是赴日本及美国的留学经历,促使他的创作思想更为严谨、缜密与成熟,毕生共创作出近百部不同风格与类别的音乐作品,在国际舞台上他被誉为“东方的拉赫玛尼诺夫”。本文在众多作品中择取他最具代表性的两部钢琴作品——《诗影》(0p.38)和《家园的回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音乐本体中所展现出的技术现象及手段进行分析,明析其创作理念、特色及对传统元素的创意方式;品味作品中技法、风格、审美情趣所呈现的个性化、多样化与多元化;同时为充实中国钢琴音乐曲库的建设,丰富台湾作曲家的钢琴作品在当下进行演奏、教学与研究提供个案参考。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第一章至第四章)和结语三部分:绪论,分别从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章,概述萧泰然的生平、成长背景及其创作历程(包括音乐启蒙、创作初期、中期、成熟期及晚期),以及对于影响其创作的相关因素进行论证;第二章,宏观概览萧泰然的钢琴作品、创作元素、特色以及传统与创新手法、作品类别对比;第三章,微观对萧泰然《诗影》(op.38)和《家园的回忆》两部作品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包括创作元素、岛屿文化、表现形式等,试图从作品的细化来论证作曲家的创作特征与风格;第四章,对两部作品的演奏与教学给予演绎指南,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具有台湾岛屿特色的作品进行演奏与推广,论证《诗影》(op.38)和《家园的回忆》在中国当下进行演奏、教学与研究的意义。结语,阐明全面了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历程的重要性,以及研究台湾作曲家萧泰然及其作品在中国钢琴百年创作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