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芳宴”图象是宋辽金元墓葬中常见的装饰图象。它主要是用来表现墓主人夫妇的和睦与恩爱,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理想的家庭模式和正统的道德。“开芳宴”图象包括夫妻对坐宴饮及乐舞两个场面。前者的基本画面构成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男一女对坐于方桌两侧的椅子上;桌上置有餐具、食品或者花卉;一般男女主人身后各站立一名男女侍者。有时只有一名仆侍出现在画面中。特殊的情况下,仆侍出现于厅堂两侧,送酒送食物;宴席摆设于厅堂上.因此,画面中会出现幔帐、灯檠、屏风等装饰,象征室内。后者有两种形式:一为散曲,一为杂剧。当然,当“开芳宴”图象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又产生了用夫妻对坐宴饮替代整幅画面的简化形式,常常省略了乐舞场面,并一直以此为主要形式。夫妻对坐宴饮还出现了墓主人夫妇故意不出场的形式。这在辽晚期特别盛行。“开芳宴”图象只出现在中原北方地区的墓葬当中。我们又可以把它分为五个小区域,分别是:豫北地区、晋南地区、晋北、河北及内蒙地区、鲁北地区和陕西、甘肃及宁夏渭河沿岸地区。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尤其是前两个区域的图象最为典型和精美。各个地区时间早晚也有差别。豫北地区集中于北宋中期到北宋末期这一时间段。晋南集中于北宋末期和金。晋北、河北及内蒙地区集中辽晚期、北宋晚期和金元。鲁北主要是元代,陕西、甘肃及宁夏渭河沿岸地区有北宋晚期和蒙古时期材料。我们也可以根据“开芳宴”材料的发展演变大致划分为三期:北宋中期到宋末金初的发展时期,金中期到金末元初的成熟期,元中期到晚期的极度衰落期。由此得出了“开芳宴”图象的发展轨迹。它产生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意识和文化都发生了本质性变革的北宋初期。世家门阀势力被彻底破坏,表现等级的旧礼制衰落。平民可凭借个人财富对墓葬大肆装饰。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产生。平民阶层所采用的墓葬装饰都是表现家庭生活和娱乐生活的。理学所倡导的伦理道德成为人们思想的正统。人们以家庭夫妻和睦为理想家庭模型。“开芳宴”是最能体现和睦的画面之一。同时,晚唐以来蓬勃发展起来的仿木雕砖壁画技术,一方面要求有家庭生活图象装饰壁面来一起将墓室营造为居室,另一方面也为“开芳宴”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在这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开芳宴”图象产生了。此后,该图象在北宋晚期向北、东和西传播,被契丹人和后来的女真人所接受,又产生了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图象画面。随着蒙古人入主中原,对传统汉族文化进行破坏,埋葬习俗也受到蒙古民族的影响。墓葬不再注重装饰。随着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的衰落,“开芳宴”也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