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科学划界思想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fang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威不是一个类似于波普尔、库恩那样的科学哲学家,但他对于科学的理解和阐述并不逊色于任何一个正统的科学哲学家,他对于科学的独特看法被称为实用主义的科学观,而他的这种科学观却又是以科学划界为基础的。考察杜威的哲学文本,梳理出杜威的科学划界思想,有助于深化科学划界问题的研究,拓展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同时对于我们理解和评价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也具有重要意义。杜威生活在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科学时代。拒斥传统形而上学,以现代科学的成果为基础来改造传统“二元论”哲学,使改造后的哲学像科学一样关注人的现实生活,贯穿了杜威的整个哲学思想历程。杜威哲学改造的思想同样体现在科学划界问题上,他反对仅仅从理论层面来区分科学与非科学,主张在行动和实践中划分科学的界限,把实用主义中的经验性、工具性和实用性作为科学划界的基本准则。经验性准则要求科学的验证必须与人的实践生活相联系,工具性准则说明了科学的效用和价值,而实用性准则体现了杜威对于科学真理的独到见解。这种实用主义的科学划界标准体现了静态性与动态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的有机统一,对后来科学划界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杜威对于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使得科学划界的标准从绝对走向相对、从一元走向多元。在库恩、费耶阿本德等科学哲学家的划界理论中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杜威的实用主义印迹。此外,杜威的科学划界理论赋予了科学本身所应有的更为宽广的含义,超越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二元对立,改变了科学教育的传统方式,以“科学的人文主义”立场拒斥了科学主义,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这对于当代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治理理论是回应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多元化环境、确保社会有质量发展而成的一种理论话语和实践模式。但受研究视角和理论谱系的制约,治理理论及实践并未能解决治理过程中出
康德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一位深刻的教育思想家。康德的教育哲学思想受到敬虔派、卢梭、洛克和泛爱主义的影响,但更多地立足于自己的哲学理论之上。康德的教育思想包括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1942~)是英国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2006年7月4日将萦绕在他心头的疑问:“在一个政治、社会、环境动荡的世界里,人类如何才能继续生存100年?”(In
净土信仰萌芽印度,鲜有影响。自东汉传入中土,降及隋唐,枝繁叶茂。尤其是作为十方佛净土中最为殊胜的阿弥陀佛信仰,脱颖而出于隋唐,以至于形成了一个信仰诸佛及其净土之存在,当期依仗阿弥陀佛慈悲摄护,逝后期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大乘佛教教派——净土宗。随着诸宗归净土的局面的出现,于是就有了“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史料载,慧远大师曾率庐山淄素建斋结社,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修习以观想念佛为主的般舟三
学位
人是哲学的真实主题,哲学与人之间有着异常密切的关系,讲哲学就不能不讲人。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是人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自我超越性、创造性,简言之是人所特有的主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