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来源于实习公司的工程项目--“带储能的光伏并网系统设计”。项目目的在于使光伏并网系统在输出稳定的情况下达到以下要求:①减小环境不稳定而造成的光伏并网系统对电网的冲击。②储存电能,调节输送到电网的能量。减小电网的压力。③在电网故障时,充当UPS电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与输出特性,建立其电路模型。进行模型仿真,得到电池板输出的伏安特性曲线。根据输出特性得到其电压与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来源于实习公司的工程项目--“带储能的光伏并网系统设计”。项目目的在于使光伏并网系统在输出稳定的情况下达到以下要求:①减小环境不稳定而造成的光伏并网系统对电网的冲击。②储存电能,调节输送到电网的能量。减小电网的压力。③在电网故障时,充当UPS电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与输出特性,建立其电路模型。进行模型仿真,得到电池板输出的伏安特性曲线。根据输出特性得到其电压与功率的关系。对比、分析现有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优缺点,用变步长的电压扰动法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2)研究双向储能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原理,并为其设计硬件电路。硬件电路主要包括:最大功率点跟踪器、双向全桥逆变器、充放电控制器和辅助电路。最大功率点跟踪器的结构为Boost电路。通过控制开关管的通断,调节Boost电路的阻抗,使其和电池板阻抗匹配;双向全桥逆变器有两种工作模式,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充放电控制器的拓扑结构为Buck-Boost电路。当Buck-Boost电路工作在Buck模式时是一个降压电路,当该电路反向工作在Boost模式时是一个升压电路;辅助电路包括辅助电源电路、采样电路等。(3)设计程序流程图,编写双向储能光伏并网逆变器程序。逆变器的程序主要包括:人机交互程序和功能程序。人机交互功能是通过STM32芯片的控制来实现的,可以设置或显示逆变器的一些信息。最大功率点跟踪、逆变、充放电等功能是通过DSP芯片的控制来实现的。(4)分析常见的几种减小逆变器输出纹波的方法,选用正弦脉宽调制(SPWM)技术对逆变器进行控制,并对正弦脉宽调制的原理和实现方式进行了阐述。(5)测试双向储能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性能。使用太阳能电池阵列模拟器来验证不同光照强度下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效果。通过模拟仿真和实物测量的方式对逆变器工作在市电并网与交流整流两种模式下的电路进行验证,观察其输出纹波等参数是否符合并网要求。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与研究,本文设计的双向储能光伏并网逆变器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高达99.9%。并网电流波形的畸变率在2%以内,直流电流分量小于0.5%。输出电压、功率的各项参数完全符合并网标准。储能装置稳定了直流母线电压,可充当后备电源。设计的逆变器还可以用市电给储能装置反向充电。
其他文献
“环保管家服务”作为一项综合性环保技术服务,具有服务性、系统性、渐进性、指导性等特点.目前,环保管家服务模式体现在现场核查、建立“一企一档”档案卡、环保排查及培训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父母健康素养、教养方式的现状,分析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父母健康素养、教养方式的在一般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探讨父母健康素养、教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提高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相关研究和护理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本研究为非实验研究中的相关性研究,在2019年3~5月期间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延吉市某社区两所幼儿园,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抽取样本。调查工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植被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在维护我国环境质量、生态安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人为干扰和全球变化的共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生产力下降和功能失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其生产与生态服务功能。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自2003年以来,国家启动退牧还草工程,有
圆柱绕流是钝体绕流形式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流动形式,广泛存在于工程技术领域。当流体绕流过圆柱后,会在圆柱体的尾流区产生漩涡脱落现象,周期性脱落的漩涡会诱发周期性变化的流体作用力,使圆柱体结构产生相应的动力响应,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颗粒在圆柱体绕流尾迹中的扩散运动也是工程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例如挟沙水流绕流过圆柱形桥梁墩柱,其沙粒在桥梁墩柱尾流中的运动就是典型的颗粒在圆柱尾流中的运动。因此,
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以来我国对环保问题都有非常高的重视,为了可以提升城市环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2016 年我国就提出了“环保管家”的理念,并
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多样的微生物种群以及高效去除污染物的特点,但由于其形成周期长,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技术一直未被广泛应用。本实验通过在好氧颗粒污泥形
金湖凹陷是从晚白垩世发育形成的一个断陷盆地次级凹陷,龙岗地区是金湖凹陷内的铜城断裂带和杨村断裂带夹持的三级构造深凹地,龙岗次凹阜四段烃源岩具有较强的生油能力,且具
传统有限差分方法要求以固定网格间距对计算区域进行离散。为了研究复杂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规律,必须进行精细网格剖分,但这又会导致计算内存和时间的增加。因此提出不连续网
复杂网络这个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使用,许多计算机科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开始研究各种现实世界的网络及其模型。直至今日,复杂网络仍然是一个非常炙手可热和具有吸引力的研究方向,其中链路预测和社区发现就是复杂网络研究中两大热点。判断两个网络节点是否有连接或者同属于一个社区的一种运算复杂度较低的方法便是计算连接点的相似度,该方法比较适用于大规模的网络。已经提出的相似度的指标有很
秸秆还田配合不同的耕作及施肥是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然而在农业生产实际中,不同地区秸秆还田技术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实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还田模式,分为免耕覆盖还田(N)、深松粉碎还田(P)和旋耕粉碎还田(R)3个处理;副区为不同氮肥施用量,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磷钾处理+秸秆腐熟剂,不施氮肥(T1);常规施氮量常规施磷钾处理+秸秆腐熟剂(T2);80%常规施氮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