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梦续六十年——新感觉派与“晚生代”小说比较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200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十世纪对于上海都市的书写中,有两个小说创作流派(或现象)形成了今昔对照的效果,这就是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和九十年代的“晚生代”小说。“新感觉派”小说诞生于半殖民地形态的上海,是上海走向现代都市的过渡性繁荣的见证;而“晚生代”小说则是上海迈向全球化国际大都市过程中,由一批大多出生于七十年代的女性作家所开创的小说写作新向度。 本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五个角度来对比两个时代对于上海都市的叙述。第一章:时代背景的今昔演变。本章主要比较上海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大上海和九十年代“晚生代”小说中的国际化上海在经济发展、都市形态以及社会思想、文化方面的不同之处。第二章:都市体验的今昔对照。本章主要阐释“新感觉派”和“晚生代”小说对于人物在都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体验和表现:漂泊无根和虚无幻灭之间的区别,以此说明不同的都市生活和都市形态对都市人生存的影响。第三章:欲望主体的今昔转换。通过两个时代的小说对于都市欲望的描写,本章主要揭示出“新感觉派”描述的主要是男性视野下的欲望叙述,而“晚生代”小说主要从女性角度来描写女性欲望。第四章:都市时尚、消费文化的今昔对照。本章通过分析了“新感觉派”和“晚生代”小说中人物不同的消费行为,揭示出在“新感觉派”小说中,展示了三十年代上海的丰富的物质生活,而在“晚生代”小说中,身体在欲望的推动下,已经成为消费的符号;同时,三十年代的老上海在“怀旧风”中已经成为今天文化想象和消费的内容。第五章主要阐述上海书写从半殖民性到后殖民性的转变。“新感觉派”小说中主要描写了半殖民地时期的上海,人们在都市生活所体验到的愉悦和罪恶的复杂感受;而“晚生代”小说则主要描写了“新人类”对于都市生活沉湎与陶醉的单一价值取向。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运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并将文化研究的方法和文学研究的方法进行结合,试图揭示出时代和都市演变对于都市题材的小说创作内在和外在的重大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工民建施工技术的水平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提高工程建筑效率、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从整体上提高施工单位和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把握好施
“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而几乎每种语言中都有表示色彩的核心词汇。”[1]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也是异常丰富的。而色彩带给人们的感受却不尽相同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各类大型设备及高层建筑比比皆是,而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也变得十分广泛,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作为现代建筑工程领域的关键性技术,其对于建
成书于汉末的《释名》是传世的最早的声训专著,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注本是清代初期毕沅的《释名疏证》。清末王先谦以毕沅注疏本为底本,广泛吸收清代学者研究《释名》的成果,撰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只有加强管理和监控,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提高施工人员
土木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其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在现代社会中,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成为大型学科,其中涵盖了道路建设工程、桥梁建设工程、水利建设工
<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如何有形地落实"两个责任"?如何有效地从严治党?四川省巴中市广播电视台2015年推出了《阳光问廉》大型直播节目,构建起媒体监督、纪检监督
本文试从阎连科对民间生存困境和民间出路的探寻入手,结合作家的生平阅历与文本分析,探讨其小说创作的独特性,并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考察其创作思想的演变,以及其小说的独特价值和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留下的是一种混杂着浓烈酒气和烧烤烟气的回忆。据了解,网上曾搞过各地饮酒量的调查,东北三省名列前茅。其实,不用什么调查,只要看看我所居住这座城市里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就知道酒在他们生活中占据何等重要的位置了。  曾经很多男士的晚间聚会常常分为三场,酒店喝完去路边撸串,最后到歌厅对酒飙歌收场,有网友发帖自称曾经和他的朋友们创造了一宿10人237瓶啤酒的“纪录”,照片上,一片黑压压的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