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刻版画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汉朝时期享负盛名的画像石和画像砖都是“以石砖为地、以刀代笔”,这时便可见版画的某些属性,后来的版画便是将其“以纸拓印”。时代发展变迁后,“印刷术”的问世促进了刊刻书画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对木刻插图、版画的发展形成刺激作用。在木刻版画史中,徽派版画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徽州独特的地理、经济、人文环境等因素蕴育了徽派版画独有的艺术风格,它是徽州文化艺术发展的产物,是在徽州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由徽州画家、刻工、印刷人员及书坊主共同努力,经长期实践,创研出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它萌芽于中唐时期,成长于宋、元时期,成熟于明朝初年。期间,众多画家和刻工也因此迅速成长,所涌现的大批名作被后世所称颂。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印刷术也从“铅与火”的时代——以木字、泥字、铅字进行雕版印刷的时代发展到运用计算机与激光装置进行排版与印刷的“光与电”的新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徽派版画中用作传播信息与交流的这部分属性已逐渐被忽略,其艺术价值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徽派版画的制作工艺精湛,艺术价值高,它不仅具有史料价值,更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现有的对于徽州传统文化的研究,多为对徽派建筑、三雕等艺术样式的研究,而对于徽派版画的研究仍是不足;特别是鲜有以徽派版画艺术形式与语言研究为视角,进行深度挖掘的相关论著。基于前辈的研究基础,本文立足于实地考察信息,系统地梳理徽派版画这一艺术形式与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徽派版画产生及发展背景、艺术形式与语言等,并分析具体徽派版画作品,将金陵等地版画与徽派版画比较,总结归纳出徽派版画艺术形式与语言的独特性,从而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徽派版画,发掘徽派版画的艺术价值,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进而扩展徽文化的研究范围。本文的研究,除了将徽派版画独特的魅力展现于世人眼前,丰富其精神文化需求之外,更可强化其传统文化认知、保护和传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