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据WHO报告,全球的糖尿病患者约有1.2亿人,估计在2005年将增加一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约高于2%。糖尿病可引起眼的多种改变,眼科有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研究较多,而对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的报道较少。临床上,已发现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许多角膜功能不良,如反复发作的角膜溃疡、持续性上皮缺损、角膜水肿、角膜敏感度下降等。以往对角膜病的检查、诊断依赖于裂隙灯、角膜内皮镜等手段,但由于角膜组织的低对比度以及显微镜的低分辨率及低放大率,这些显微镜只能获得部分形态学图像,因而无法进行病因学诊断。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是一种新型的光学显微镜,可以对活体角膜进行实时、三维和连续的非侵入性扫描检查,在细胞水平观察角膜的动态变化,对角膜各层结构进行直接、准确的厚度测量,从而使得对人活体角膜的细胞水平上的实验研究成为可能。 糖尿病对角膜每一层结构均有重要影响,重新认识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外已有学者应用共焦显微镜对一些角膜病进行诊断和研究,如:棘阿米巴角膜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变性等疾病,但应用共焦显微镜研究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的文献报道较少。国内对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的研究多局限在动物实验及人工器官培养的角膜上,许多报道关注了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的内皮细胞改变,但角膜形态的改变更多表现在上皮、上皮基底膜、基质层和后弹力层等方面,而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却很少见。共焦显微镜的Z-SCAN精度为8μm,能观察到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各层组织结构的形态学改变,同时可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可能的预防方法,从而填补内皮细胞层外其它各层的研究空白。本研究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对比研究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组织的细胞形态,分析其角膜上皮基底细胞、Bowman’s层下神经纤维、前基质细胞、中基质细胞、后基质细胞及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从而在细胞水平上探讨糖尿病性角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