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锦标赛作为一种相对绩效评估的激励机制,因其具有减少监督成本、排除外部干扰、减少主观评价的道德风险等优点,在薪酬管理、促销管理、专利开发竞争、地方政府间的竞争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对该机制的研究更侧重于对静态环境的分析,即在预先制定了规则,代理人具有确定的水平,固定的努力程度。在现实中,由于信息泄露、阶段性总结等因素会导致代理人根据竞争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行为。由于其多阶段的动态特性和信息共享,动态的比赛可以更深入地表征现实生活,并得到研究者更多的关注。正是由于动态锦标赛多阶段特征更贴近现实生活,引发了我们对于如下问题的研究兴趣:第一,现实生活中,如何针对竞争者在不同阶段相对不同的努力水平实施对应的策略?第二,现实竞争环境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会对竞争者的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倾斜政策,是给落后对象予额外的输出补偿,也就是说,向落后对象予以额外的“偏见”或“照顾”。倾斜政策的实施无疑给予了落后者一个有利的竞争环境,那么采取这一措施是否真的会对他们起到帮助效用?倾斜政策的实施,对领先者而言则产生了一定的竞争压力,对落后者而言却相当于多了一层"保护伞”,这是否会对他们的努力水平和拆台水平产生影响?竞争者以及组织者的收益将存在怎样的波动情况?为了研究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五个努力实验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在动态的比赛机制中探究倾斜策略和不公平环境中的代理人努力水平,拆台情况。通过对134名被试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不公平将会导致代理人总体努力水平减少;第二,极端不公平将会导致一部分代理人努力水平的提升;第三,倾斜政策只会激发一部分代理人的努力水平;第四,在添加倾斜策略实验中,实施倾斜策略并未增加员工的总产出,即未提高组织收益。最后,从组织整体角度而言,实施倾斜政策,并不会带来额外收益,但此举可以调节组织内部氛围。总之,对于企业而言,应该限制政策倾斜的实施。因为,即使对落后员工实施特殊的"照顾”,并不能提高其收益。相反,实施倾斜政策可能增加企业的交易成本。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政府实施的宏观政策也具有一定借鉴作用。例如,对高收入群体征收个人所得高额累进税,会减少其劳动积极性,同时助长低收入群体的惰性,从而导致国家的总税收降低。从这个角度看,优惠政策的实施不利于提高员工的努力水平,不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甚至政府也会加大对这些政策的实施和管理成本。因此,政府应重新评估实施倾斜政策对社会福利的总体影响。故,不公平因素和倾斜策略对代理人的行为影响也为组织管理者决策提供了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