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浦地区城市化与水环境研究(1870-1990)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1227000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870年至1990年的桃树浦地区城市化与水环境演变过程为切入点,运用历史地理学方法,展现城市化阶段对桃树浦地区水环境变化的过程、驱动机制及其民众的生产生活。笔者立足桃树浦地区人地关系,从水环境变化中突出人对环境的适应,并提供个案研究,内容涉及区域的水系通畅度、饮水方式变化、作物种植状况、交通现状等,详细探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对桃树浦地区水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阶段内桃树浦地区的水环境状况。河水的功用有三:一为饮用、灌溉;一为水运;一为宣泄互通。自1920年后河道水系渐趋受到拥堵,同时民众通过“填浜”方式扩大城市空间,增加城市用地,使得河浜功能日渐退化了。伴随城市化发展,水质不断地变化,由清变浊,直至工业化阶段水质变恶臭或黑臭。城市化发展使水环境紊乱,水环境整体系统失衡所致。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将1870年至20世纪初受到上海开埠之际桃树浦地区的水系、水质与农业生产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第二部分是对1920年代-1940年代桃树浦地区城市化起步阶段,水系疏浚情况及填没干河的动态情况等加以分析。该阶段内水质受苏州河工业污水的倒灌,民众的种植、生活均受到污水影响,产生变化。第三部分将1950年至1990年桃树浦地区水系通畅度、填浜支河进程及桃浦工业区所产生的污水对周围水质及民众生活所带来污染问题,结合工业生产对该地区的水环境进行分析。在120年左右的时间里,桃树浦地区的城市空间扩展与水环境的变化是此起彼伏,一方面基于城市用地增加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文作用使得水环境呈恶化趋势。故桃树浦地区水环境是人地关系不平衡的结果,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是我们的可持续之路。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制约不良行为,才能实现人地关系的平衡发展。
其他文献
以往农民创业研究虽涉及广泛,但鲜有研究对此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本文分别从环境特性、个体特质与农民创业行为的关系回顾和评析了以往研究成果,并对环境特性、个体特质交互
采用TG-DTG/DTA等方法对新合成的烟酸锶[Sr(C6H4NO2)2·3H2O]的热解过程及其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非等温动力学原理,通过Flynn-Wall-Ozawa, Kissinger, Friedman和Fre
建立聚合物涂层液固化过程中溶剂扩散的数值模型,揭示固化成膜过程中溶剂的扩散过程,可为涂膜固化条件设置、涂膜缺陷的预防及新型干燥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根据菲克
按照单位体积搅拌功率恒等的放大准则,采用不同规格的反应釜以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Ti O2-Al2O3复合载体;依据还原气体线速度恒等的放大准则,在不同规格管式炉中以程序升温
阐述中国外运沈北物流中心运输服务供应商的选择评价的现状及效果,确定其运输服务供应商选择评价的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践调研,分析确定其运输服务供应商备选对象,运用层次
利用全动态多相流模拟软件OLGA(OilandGas),对水平机动管线气顶排空过程管内气液混合物流动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点研究了流量、压力、持液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入
生物质化学催化制备乳酸甲酯是一条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途径。论文在不同来源NiO筛选基础上,开展了近临界甲醇中NiO催化生物质糖转化制备乳酸甲酯的工艺优化,结合催化剂表征,对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