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藁杆双脐螺潜在适宜分布预测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h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和人口全球范围频繁流动的加剧,为各种传染病与外来物种的传播和扩散创造了条件。1981年,曼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在中国大陆(深圳与香港交界区域)首次被发现。2012年在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市调查发现该物种已经在这些地区存在,并有继续扩散的趋势。双脐螺是曼式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有专家认为,我国已经具备曼氏血吸虫病传播的条件。预测藁杆双脐螺的潜在适宜分布区,阻止该物种进入适合其生存的区域,是制定防控曼式血吸虫传播措施的基础与关键;也是为到地区进行双脐螺调查采样提供参考;是实施监测双脐螺扩散的前提。因此,预测藁杆双脐螺的潜在适生区对政府有效预防、控制曼式吸虫病的蔓延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控制双脐螺进一步扩散提供决策支持。本文选取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应用生态位模型对藁杆双脐螺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研究,本研究根据藁杆双脐螺分布的时空演变格局与过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调查获得藁杆双脐螺的分布点数据(presence data)和背景样本数据(background data),基于一种新颖基于正样本和背景样本数据挖掘算法(PBL)、神经网络模型(ANN)和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物种潜在适宜分布预测研究。最后绘制适宜分布图,并进行模型的精度与可靠性比较,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估。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藁杆双脐螺潜在适宜分布区进行预测,各模型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PBL与ANN模型预测结果相对于Maxent得到的的预测图呈现的是零散的散点状分布,而Maxent模型模拟出来的结果却是连续的面状分布。(2)在有螺采样点适宜性结果中,Maxent模型预测的93.5%的采样点适应性概率结果要比PBL模型高;95.7%的采样点适宜性结果比ANN模型预测的高;PBL预测的98%的样本点适宜性结果相比于ANN所得的高。(3)在无螺采样点适宜性中,35%的样本点Maxent得到的适应性结果较PBL的高;34%的样本点Maxent得到的适应性结果较ANN的高;71%的样本点PBL得到的结果较ANN结果高。本研究所选的藁杆双脐螺潜在适宜分布预测的3种生态位模型方法中,Maxent模型是传统的且是在物种生境预测中应用较多的模型,预测结果显示,较多的有螺采样点要比其他两个模型的高。但从适宜分布结果图来看,最大熵模型预测适宜较高的地区呈现的是面状;而PBL与ANN的是散点分布,后两者适宜区范围较广。本研究为预测藁杆双脐螺的潜在适宜分布研究提供一种参考与借鉴。
其他文献
合理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对油气田开发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地层划分与对比是描述储层形态与空间分布的基础,是由单井评价到多井评价的重要程序。在油藏描述中,根据测井评价进行油田研究的最终成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层对比工作。通过地层对比可以了解地层层序,岩相及层厚变化,研究储集层横纵向变化规律等,为寻找有利的含油气区块及合理开发提供了强有力依据。人工方式地层对比比较依赖于测井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无法有效
在实际地震勘探,岩土工程,超声检测和声表面波器件制作中,常常遇到分层介质构成的半空间情形,如含水层、含油层、含气层、高速公路的路面、地基基础和声表面波传感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这些探测对象看成是均匀分层介质构成的半空间,此结构模型的研究,对工程设计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简称FGM)一般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材料复合而成,
生物大分子构象的研究一直是结构生物学乃至生物学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现在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研究工具可供选择。这些研究工具主要
辽河是辽宁人民的母亲河,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和松花江并称为我国的七大水系,流域面积为20.16万平方公里,对其周围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支撑和调节作用。2010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设立了辽河保护区,全河段内的河道两侧实行了人工强化自然封育、农田撂荒、退耕还草等技术措施,河流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本研究在辽河干流设置了24个采样断面,以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d、Ni、Cu
在规模化养殖中,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促进了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养殖场产生的耐药菌有可能排放到周边环境中,污染水体和农作物。本论文初步对广州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越发受到重视.它是基于数理统计原理知识的一种过程控制技术.统计过程控制监控整个工作过程,确保
新疆地区建筑用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沙漠砂量很是丰富,所以开展该地区的沙漠砂水泥基材料研究势在必行。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众多学者发现纳米材料可以从纳米尺度来弥补其缺水化生成物的缺点,但将纳米材料运用于沙漠砂中的研究还很少,本文运用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GO)改善沙漠砂水泥基材料和易性和力学性能、抗冻融性能、抗硫酸钠侵蚀性能三个方面展开较为系统研究。同时借助微观观测技术和宏观检测方法进行机理作用研究。
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因为抗菌谱广,杀菌能力强而得以在临床上大量地应用,而这也导致越来越多耐药菌株的产生。水解碳青霉烯类的灭活酶主要分为A、B、D三大类,其中B类碳青霉烯
环丙烷结构作为最小的碳环结构存在于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药物化学研究表明,环丙烷结构能够起到提高分子亲脂性和代谢稳定性,增强药物药效等作用。三氟
细菌对青霉素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主要是产生能够水解β-内酰胺环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加快了CTX-M型ESBLs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