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克立“综合创新”思想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zjiawe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创新”是一种文化发展观,要求以开放的心态全方位地汲取众多文化资源中的有利要素,实现社会主义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文化主张。“综合创新”文化观最初由张岱年先生提出,方克立先生继承发展了这种文化思想,并融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马魂、中体、西用”论是方先生“综合创新”思想的最新表述。方先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立场,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探索文化发展的规律。他对传统“体用”关系加以深度辨析,总结了前人文化“体用”观点的优劣利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创性地以“魂”、“体”、“用”的三元结构对这种典型的中国化的思维方式作出了新的诠释,较之自由主义或是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观点有着显著的优越性。方先生“综合创新”的文化思想承接自张岱年先生,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理论特点。究其本质而言,两位先生的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派的文化主张,没有原则上的区别;不同于“返本开新”的论调,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方克立先生与现代新儒家存在着文化立场上的根本差异,继而导致这两种文化理论有着原则上的决然不同,代表了文化发展的两条不同路径。从宣扬张先生的“文化综合创新论”,到提出“马魂、中体、西用”论,方先生的“综合创新”思想经历了一个继承再发展的过程,理论上的革新使得表述内容愈发清晰,表达形式愈发顺畅,具备了更加有效的解释力与适用范围,是理论自身完善与优化的必然结果。而这一过程本身也是“综合创新”理论付诸于实践的绝佳例证,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综合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提纲挈领的思想原则,更是一种可操作、可实施的具体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范式应用于文化乃至更为广阔的领域。本文旨在追溯方克立先生思想历程、理论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理论的思想渊源、内在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探究,通过与其他理论进行对比,验证其合理性与可实践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文化发展理论,这种有效性使其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圣严法师不但是当代社会影响巨大的佛教宗教家,同时还是受过严格现代学术研究训练的首位中国博士比丘1。其留日期间的硕论《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可谓弥补了当时学界对此书了
学位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坚持不懈地对其生存的世界进行着无尽的探索,天地生万事万物始终为人们所关注。近代之后,地学领域围绕地质演化和生物发展的灾变与均变问题展开了激烈
在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人们始终想要融入自然,融入“天道”中,以此来获得归属感、存在感。为实现这一融入,儒家提出了“天人合一”论断。儒家的“天人合一”论断,就思维
本文的研究主题与其被草率地认定为是时间,不如说是依循先验论展现人与时间的关系。然而这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工作。因为,先验论、人以及时间都不是可以被一劳永逸地给出概念
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该时代更凸显了时代领先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战略高科技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