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刃车刀横切端面时的排屑角突变建模和实验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8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颠覆传统切削控制观点的切削突变现象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排屑角突变对切削过程和加工质量的影响和利用潜力很大。建立排屑角突变的数学模型,通过系统的切削实验来探明其发生规律,是对其进行合理利用的前提,也是完善切削控制理论的需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采用与前人推导零度前角双刃车刀横切端面时的切削功率函数相同的方法,推导了非零度前角双刃车刀横车端面时的切削功率函数,应用遗传算法求解了切削功率取极小值时的控制参数和状态参数,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双刃车刀横车端面时排屑角突变的数学模型。  设计了凹锥形和凸锥形两种工件,分别实现了切削宽度由大变小和由小变大的连续变化,用零度前角双刃车刀进行了6061铝合金棒料工件的排屑角突变的实验,找到了突变发生的条件,提出了根据突变条件实验数据拟合排屑角突变的标准分叉集方程和势函数的方法;采用同样的思路,完成了前角分别为10o和20o的双刃车刀横车6061铝合金棒料时的排屑角突变实验,获得了相应的排屑角突变临界条件,以及突变对切屑形态和切削力的影响的实验数据。  实验同时发现,排屑角突变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切削速度也是排屑角突变的控制参数,且当切削速度增大到超过某一临界值之后,就观察不到排屑角突变的发生。  基于突变理论和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根据排屑角突变临界条件实验数据,通过建立不同的物理控制参数(f和aw;v和aw)与标准突变模型所用到的控制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排屑角突变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建立了以f和aw作为物理控制参数和以v和aw作为物理控制参数条件下的两种标准形式的排屑角突变的数学模型。  本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全面系统地揭示排屑角突变的规律,解释排屑角突变发生的机理,并利用其对可能发生排屑角突变的切削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获得最优的工艺效果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在目前亚健康、慢性病等健康问题不断突出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健康不止是人的生理健康,还包括了心理等精神层面上的健康,因此,需要采集人们的体征数据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设计离不开参数化建模技术和手工实体模型制作的相互协作关系,阐述了两者将如何联动设计,并且以银河SOHO为例展开了叙述和讨论,最终
全回转推进器作为动力定位系统关键执行装备,是大型海洋作业平台等海上设备确保定位精度和平稳性的核心装备。唇型油封作为全回转推进器艉轴动密封的主要密封元件,其动密封性能
货柜车是活跃于城市和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货柜是货柜车重要的组成部分,货柜结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是关系到货车实现其自身功能和安全性的重要问题。五菱N300PS单层货柜车为五
高速、高精度加工作为现代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对数控机床的传动和控制有很高的要求。直线电机以“零传动”的方式克服了传统进给系统的缺点,满足现代制造业对数控机床的高速高精密加工的要求,但其直接驱动的方式也加大了控制上的难度。本文以高速数控机床的直线电机进给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直接驱动的特点,将模糊控制与其它控制策略相结合,设计了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模糊控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变论域
在能源日益紧缺的如今社会,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战略和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建设将加快电动汽车的普及。而作为换电站核心的换电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将
随着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电子产品小型化,集成电路特征尺寸已逐渐趋近物理极限,材料、工艺等方面遇到了许多难以逾越的瓶颈,传统二维集成技术已经不能解决功耗增加和互连延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