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对象为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Rheum)掌叶组(Sect.Palmata)唐古特大黄(Rheum tamguticum)。该植物的根和根状茎入药称“大黄”,是该药材的原植物之一。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该种分布区内14个不同居群的药用部位中的15种主要药用化学成分,综合考虑海拔,经度与纬度,土壤肥力、植株叶片形状因素,分析不同野生居群唐古特大黄主要药用化学成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为中药大黄药材的生产、鉴定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规范化种植与今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采用HPLC测定全国14个居群不同产地唐古特大黄样品中游离蒽醌(5种)结合蒽醌(6种)以及其他鞣质类成分的含量。最终测定条件为:0.2%乙酸乙腈-0.2%乙酸水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柱温40℃。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14个居群唐古特大黄主要药用成分差异小,主要差异是由特征峰相对含量的差异造成的,其中传统道地产区甘肃与青海居群的蒽醌类衍生物含量普遍丰富,四川居群处于中等水平。(2)结合HPLC指纹图谱数据,确定居群间地理分布距离与指纹图谱相似度有一定关联,生境相似、地理位置接近的居群指纹图谱的相似度高,青海天峻县周边与甘肃文县周边居群间相似度均超过93%,而14个居群的指纹图谱平均相似度为83.5%,显示出明显的地域差异。野生唐古特大黄中游离蒽醌中的大黄酸在高海拔地区含量高,而大黄酚在低海拔含量高。(3)唐古特大黄生境中的土壤平均酸碱度为7.7,并且变化范围小,土壤肥力显示各成分含量丰富,但存在量的差异:如产于道地产区的5个居群生境下的土壤数据表明,其中的速效磷,速效钾与水溶性钠分别高于唐古特大黄其它居群平均含量108%,30%,40%;高于其它掌叶大黄与药用大黄居群平均值61%,1%,474%,这将有利于唐古特大黄有效成分的吸收与积累。对土壤中测得的14个成分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将这14个指标简化为5个主成分,共占总信息量的84.4%。显示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锌4个成分变化是土壤主要的生态指标,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不同产地的土壤成分含量有差异,但80%居群生境中土壤相似度较高,可以聚为一类。(4)分析不同居群唐古特大黄样品主要化学成分与叶片裂片程度相关性,结果显示:大黄酚,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与总葸醌含量与叶片的叶裂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即随着叶片叶裂越深,含量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