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城市建设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双休日的实行,都要求更高的居住质量。作为保障居住区广大居民日常生活便利性的重要物质设施——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其建设的数量、质量以及种类也逐渐成为居民选择住所时考虑的重点。因而,为实现居住区和谐发展,就要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优化配置,确保良好的居住环境,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因此,对居住小区公共配套设施规划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和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中国当代经济发展为背景,回顾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居住区和其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的历程,理清了公共服务设施的概念,明确了住宅区公共配套设施的内容和指标分配体系,阐述了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意义,提出了住宅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含义,详细的描述了当代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状况,总结当前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特点。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住宅区,从区位、消费层次、规模、环境四个方面进行调查,总结出公共服务设施在配建,资源空置、与居住功能的关系、对社会的影响、小区安全五个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对现阶段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与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对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造成影响的因素,提出发展的前景。并且通过研究国外的有关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的两个成功案例——日本的幕张滨城第7建设地区和深圳的万科四季花城,得到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启示。总结出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中应当遵循的三条原则:开放性原则,弹性控制原则,统筹协调原则。通过将这三条原则与实践相结合的三个规划成果,总结出对应于不同因素的三种具有代表意义的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模式。并针对每种模式,分析了使用此模式应注意到的问题。希望本文可以对住宅区的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