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Turbo码由C.Berrou等人最先提出,它在编码端用两个或更多子编码器并联构成,译码端采用基于软判决信息输入/输出的反馈迭代结构。Turbo码自提出以来,就以其优越的译码性能倍受关注。它在误码率为10-5时与香农的理论极限仅相差0. 5dB,且对信道变化不敏感,所以近几年成为编码理研究的重点方向,并广泛应用于3G通信体系中。目前对Turbo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译码算法、交织器设计和译码结构等方面。Turbo码的译码算法可分为MAP和VA二大类算法,MAP类算法主要包括MAP算法、LOG-MAP算法、MAX-LOG-MAP算法。其中MAP算法是一种最佳后验率算法,LOG-MAF是MAP算法在对数域上的计算方式,MAX-LOG-MAP算法是对LOG-MAP算法简化后的次优算法。VA类算法主要包括软输出的维特比算法(SOVA)和连续列表输出维特比算法(SLNA)。本文主要研究的是Turbo码的译码算法中的算法结构。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Turbo译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在介绍Turbo编译码原理的基础上对目前常用的各类译码算法进行综述和性能分析,接着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Turbo码的一种新的窗式算法,并将此窗式算法引入到WAB算法中对WAB算法进行改进,同时针对这种算法窗式提出一种硬件实现的方案,使之硬件实现更为容易.到目前为止,由于Turbo码的优异的性能,已成为信道编码的热门领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它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对迭代译码算法的性能也还缺乏有效的理论解释。同时,Turbo码存在的主要问题:序列延迟、计算量大、存储量大等矛盾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