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与经济波动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ling_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波动是国民经济运行中反复出现的上下波动的现象,我国也存在经济波动。它是经济内在的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投资规模的过大与过小将加大经济波动的幅度。 我国经济波动的状态特征是:改革前,波动幅度大,峰位高,谷位深,平均位势低,可形象地表达为“大起大落”;改革后,波动幅度下降,峰位下降,谷位上升,经济的稳定性有显著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这样的特征:波动幅度大,峰位高,谷位低,投资的急剧膨胀与收缩交替出现。 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与固定资产增长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Granger影响关系,但实际的GDP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体现出较强的当期相关性。改革前与改革后,投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是不同的,改革前投资对GDP的影响比改革后对GDP的影响大。从投资的下降与上升这两个时期来看,投资下降时期的投资增长工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投资上升时期的相关系数。改革后,经济上升时期的经济波动与投资波动的相关程度小于经济下降时期,而改革前,二者的相关系数均比较高。上年度的GDP对投资的作用与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改革前,在经济下降时期,上年度的GDP对本年的投资具有减速力作用,在经济上升时期,上年的GDP对本年的投资作用不大;改革后,在经济上升时期,上年的GDP对本年投资产生较大的减速力作用,而在经济下降时期,上年的GDP对本年投资产生加速力作用。为保持我国投资与经济波动处于良性循环。 保持我国经济处于良性循环,最重要的是使经济在可运行区间内波动。我国经济波动的可运行区间为4.5-9.6%,与此相适应,投资增长率应为17-23%。
其他文献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等特征和立法方面的原因,让对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并不彻底,导致现实中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行为频发,因此以网络作品著作权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实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可以从农业部门撤出,而不影响农业总产量的农业劳动人口。农业劳动力不断地从农业部门转向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如果这种转移受
该文概括介绍了创业板市场的由来及发展历程,着重对国外创业板的制度设计与运作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求为构建中国的创业板市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的借鉴.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很多人都担心农业开放会造成农产品进口的大幅增长,进而影响到中国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农民的收入,甚至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可自加入WTO六年来,现实情
本文以台资企业在东莞形成的IT产业集聚为例,对“嵌入型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演变及其对中国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垂直型FDI的大量流入是形成嵌入型产业集聚的前提,垂直型FDI的特点使得嵌入型产业集聚必然和大规模生产和出口相联系,嵌入型集聚内的外商投资企业服从于全球化的生产和销售战略,因此嵌入型产业集聚加深了中国卷入国际生产和贸易中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嵌入型产业集聚的形成标志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