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元文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学生作为民族文化的振兴力量,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文化自觉的提高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实现的基础和前提。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在培养中学生文化自觉的形成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文化自觉价值取向下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其实质就是遵照一定的文化与课程的价值标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策略进行有价值选择的理性动态过程。本文基于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理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所积极倡导的文化自信理念,尝试性地赋予了文化自觉新的内涵,以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反思、文化创新四个方面为文化自觉的发展阶段,对当今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存在着如下四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文化认同课程实施深度不够、文化自信课程实施程度不够、文化反思课程实施形式不够、文化创新课程实施空间不够。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解决策略。笔者希望通过这种新的尝试,帮助每一位中学生深化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心、加强文化反思能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从而达成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在循循善诱的过程中,让他们自觉地担当起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重任,从而成为具有“中国魂”的中国人。本文基于文化自觉价值取向,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理论研究法,分为四个部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进行研究与论述:第一部分:关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实施的文化自觉理解。其中包括对文化自觉的内涵、特征、发展阶段以及教育意义做出了具体阐释,为本文研究奠定了逻辑基础。第二部分: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以现代认知学习理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教育文化学为本文理论依据,并对其进行了具体论述。第三部分:关于当今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从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反思、文化创新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第四部分:关于文化自觉价值取向下,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策略研究。针对当前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反思、文化创新四个方面为研究的切入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