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剖面的新型功率解耦光伏并网逆变器可靠性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9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相逆变器作为10千瓦级以下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关键环节,其可靠性决定了整个发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由于单相逆变器的工作特性决定了其系统固有的二倍频功率的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在直流母线处并联大电解电容来缓冲脉动能量,然而电解电容寿命短、可靠性低,与光伏系统其他组件寿命不匹配,这势必影响系统整体的寿命和可靠性,造成能量损失,增加维护成本。因此,主动功率解耦方案通过减小解耦电容,利用容值小、可靠性高的薄膜电容取代容值大、寿命短的电解电容成为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热点。但主动功率解耦一般都需要增加额外的电力电子元件,这必然会导致系统可靠性的变化。针对该问题,本文以课题组所提出的新型具有升压和功率解耦功能的单相电压源逆变器拓扑(Voltage Source Inverter with Voltage-Boosting and Power Decoupling Capabilities,单相VSI-BPD)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逆变器实际工作环境变化和寿命模型参数波动的影响下,建立一种基于任务剖面的寿命预测的统计学模型,并通过蒙特卡罗统计学计算得到具有一定置信水平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预测寿命。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针对单相VSI-BPD拓扑,详细分析了其拓扑结构和功率解耦原理,并在开环解耦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双闭环控制策略,以实现该拓扑在任务剖面下的动态仿真,同时研究了单相VSI-BPD的衍生拓扑(基于前级Buck-boost变换器的主动功率解耦拓扑)和传统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并搭建PLECS热模型仿真电路,为后续基于任务剖面的可靠性对比评估奠定基础。2.分析了IGBT主要失效机理,搭建IGBT等效热阻模型和IGBT疲劳损伤累积寿命模型,并通过PLECS热仿真和Lookup Table插值仿真计算出任务剖面下IGBT的结点温度信息,为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奠定基础。3.分析了电容器的阻抗特性,搭建电容器的等效热网络和电容器的疲劳损伤累积寿命模型,并通过PLECS仿真和Lookup Table插值仿真计算得到电容器在任务剖面下的核心温度信息,为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奠定基础。4.结合IGBT和电容器的寿命预测结果,建立基于蒙特卡罗统计学的光伏逆变器可靠性评估模型,并通过系统可靠性框图法对额定功率2k W的光伏逆变器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通过仿真对比评估新型主动功率解耦和传统被动功率解耦逆变器的可靠性,验证了本课题组提出的新型功率解耦拓扑,不仅可以实现功率解耦功能,同时还提高了传统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储能技术在促进能源生产消费、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全球绿色能源革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战略《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重点扶植对象之一的全钒液流电池,以其寿命长,容量大、安全可靠、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储能系统中,而与功率型储能进行组合后的混合储能系统,极大地降低了运行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巨大能量和快速响应的双重需求,因此对其展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风力并网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电子并网接口系统日趋于高比例化,电网逐渐呈现极弱网的特性。极弱电网下风力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主要取决于风机变流器的稳定控制,在极弱电网下,变流器与极弱网的交互作用严重威胁到系统的稳定运行,并限制了功率传输大小,是导致系统失稳的主要原因。本文以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中的风机变流器在极弱网(SCR=1.5)下的稳定运行控制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本文
随着负荷侧大规模储能、柔性负荷及主动配电网等技术与装置的发展与建设,未来电力系统负荷侧的特性势必发生很大变化,其需求弹性和可调度能力必然不断彰显。另一方面,深度调峰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源侧主体的可调度能力与范围亦将进一步增加,电源侧的调度弹性将逐渐突出。鉴于以上两点,源荷双侧弹性资源的广泛分布是未来电网的关键特征,充分挖掘与利用源荷双侧的弹性潜力,有机动态协调供需关系,是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能力、提
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在保护大气环境和能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钒钛体系的催化剂低温脱硝效率低且含有毒物质钒,因此,寻找具有优异低温SCR活性的催化剂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以锰氧化物为主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钴锰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不同Co/Mn比、不同煅烧温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对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对其催化活性差异的原因作出初步探索。接
孤岛微电网系统中,频率和电压的动静态性能是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然而,由于各种未知模型的商业变流器的接入、供电及负荷设备的频繁投切以及网络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微电网系统模型具有不确定性和时变性的特点。针对传统PI二次电压频率控制策略存在的模型适应性较差、基于参数化预测模型的模型预测二次调节控制策略存在的系统机理建模复杂、在线更新困难、定阶非机理建模难以适应全工况建模需求以及参数化预测模型求解复杂等问
电流控制型并网逆变器由于发电效率高、并网电能质量好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大规模新能源发电一般远离负荷中心,通常需要经过长距离线路和多级变压器进行输电。因此新能源发电单元接入点(point of generating unit connection,PGUC)存在一定的等效电网阻抗。又由于新能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其输出功率不断变化,导致PGUC等效电网阻抗也不断变化,从而使电网呈现短路比(short
随着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对储能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超级电容器凭其独特的高功率密度在新一代储能器件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与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较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提高能量密度,电池型电容的材料被大量研究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例如镍钴基电极材料由于具有高比容量被广泛研究,但是其储能过程需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欠电位化学吸脱附,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结构塌陷,因而循环稳定性较差。目前,
学位
随着现代交通与物流业的发展,车辆日益增加,车辆在桥梁上行驶,是一种耦合作用的过程,但随着桥梁的老旧,会出现较大的路面不平整度和路面障碍物,车辆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驶会让车桥间的耦合作用复杂化,当车辆遇到路面障碍物会时发生跳车现象,跳车冲击下会进一步加剧桥梁的振动,关于跳车冲击下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目前大多都是基于简单的梁或简支梁来研究,显然不能满足现代桥梁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基于变截面连续梁桥展开研
锌-空气电池因具有极高的理论比能量密度(1218 Wh kg-1),被视为新一代能源存储设备并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随着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兴起和对水下动力电池的迫切需求,高安全的锌-空气电池有望在上述应用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本论文采用模板法制备了过渡金属和氮掺杂的碳基催化剂,通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制备了碱性聚合物凝胶电解质,并实现了在不同条件下锌-空气电池中的应用。首先,我们利用低成本的氯化钠作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