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中国逐步调整外交战略和布局,中国外交日益呈现出积极主动的姿态。2014年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国对外工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主场外交在国内的开展备受瞩目,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主场外交成为中国向世界诠释中国外交理念、展示国家软实力资源的平台。目前关于中国主场外交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多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举办主场外交的优势进行分析和论述,部分国内学者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外交思想内涵,国外学者则更多对中国外交政策话语进行解读。目前没有学者从文化符号的角度对主场外交进行系统观察,解读主场外交的文化价值取向。本文尝试从文化符号这一视角对十八大以来三场主场外交进行总结,包括2014年APEC北京峰会、2016杭州G20峰会、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会场内外采用了众多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文化符号的服饰、餐具、艺术品,会场建筑设计融入古代中国建筑设计和装饰风格,为外国领导人精心准备的文艺晚会也融合了丰富的中外艺术表现形式。本文的研究重点关注所选取的中国文化符号背后折射出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丰富的文化艺术宝库。但选取哪些文化和艺术展示给世人,却是经过领导人深思熟虑的。本文认为,主场外交活动中中国元素的选取和设计理念能够反映出当代中国领导人的文化观、价值观。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主场外交反映出四个方面的文化价值观念:一是汉唐文化艺术的展现反映出当代中国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政治认同;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大胆运用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内部“体用之争”中“中体西用”观点的肯定;三是传统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相结合反映出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精神;四是倡导世界多元文明共生与交流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