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凋落物的分解直接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而火后森林原生境被改变,因此火干扰下凋落物分解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试验利用网袋法在大兴安岭不同年限的火烧迹地中监测当年凋落物2年内分解速率和1年内凋落物N、P动态变化,揭示火干扰下凋落物分解规律,并通过测定1987年“5·6”大火后自然更新和人工造林样地内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探究火后人工造林和自然更新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上层针叶2年分解速率先小于后大于对照样地,且随着火烧年限的增加,火干扰对上层针叶分解速率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强烈,而火干扰对下层针叶的影响与上层针叶完全相反。火干扰后10年对上层和下层针叶分解速率均起促进作用。火干扰后10年对上层阔叶分解速率起抑制作用,随着火烧年限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减小,并在火干扰后29年时对上层阔叶分解速率起促进作用。火干扰后10年和29年对下层阔叶分解速率起抑制作用,随着火干扰后年限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减小。火干扰后3年和火干扰后10年对小枝分解速率起抑制作用,火干扰后29年对小枝分解速率起促进作用。总体而言,在火干扰29年内,随着火干扰年限的增加,火干扰对凋落物分解由抑制变为促进,并随着火干扰年限的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加强,下层凋落物相比上层凋落物而言对于火干扰的响应具有滞后性。(2)通过监测一年内凋落物N、P元素动态变化发现,针叶、阔叶和小枝3种凋落物均表现出直接释放和富集-释放相互交替等有多种元素迁移模式,而火干扰后凋落物N、P元素迁移无明显变化规律。N、P元素迁移与凋落物分解速率动态变化无明显规律。(3)火干扰29年后,总体表现为人工造林样地内针叶分解速率大于火后自然更新样地(P<0.01)。在阔叶贴近土壤处理下,在第一个非生长季、生长季和第二个非生长季期间,火烧样地阔叶分解速率均大于对照样地,大0.73-3.41%/月,差异显著(P<0.05)。人工造林方式下小枝分解速率动态变化与火后自然更新相比无明显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