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提高中晚期肝癌生存期的作用,并对影响中晚期肝癌生存的多项指标进行预后分析,为中晚期肝癌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我院及吉林、山东、四川、湖南等地共15家医院Ⅱb、Ⅲa及Ⅲb期肝癌患者共计489例,将全部病例分为中医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通过Kaplan-Meier方法统计分析不同队列的生存期;再比较不同分期中各队列对生存期的影响;并将治疗模式细分为中医药治疗、微创治疗、化学治疗、分子靶向治疗4个治疗因子,分析各个治疗因子对生存期的影响;然后,将分子靶向治疗因子再拆分为舒尼替尼及索拉非尼两个不同施加因素,比较两者的生存时间有无显著差异;最后,选定17个可能与肝癌相关的预后因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子及保护因子。结果:中医药组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依次为50%、9%、1%;中西结合组依次为70%、30%、6%;西医组依次为50%、10%、0%,中西医结合组与另外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中医药组与西医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在Ⅱb、Ⅲa、Ⅲb期的生存时间均较另外两组显著延长(P<0.01);中医药组在Ⅲa、Ⅲb期的生存时间较西医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在Ⅱb期的生存时间较中医药组长,Log Rank检验提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reslow检验提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药因子、微创治疗因子的施加与否均对患者的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系统化疗、靶向治疗的施加与否均对患者的生存期无显著性影响(P>0.05)。两个不同的靶向治疗施加因素方面,舒尼替尼组的生存时间均数是370天,索拉非尼组的生存时间均数是214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个预后因素经COX回归分析,肿瘤大小、转移灶位置、门脉癌栓、Child功能分级、治疗前KPS评分、中医药治疗、微创治疗等因子对累计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前KPS评分、中医药治疗、微创治疗是中预后保护因素,其余为预后危险因素。结论:1.三组队列中,中西医结合组可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其远期疗效最好;而中医药组与西医组在生存期方面无显著差异。2.Ⅱb期、Ⅲa期或Ⅲb期的肝癌患者,均能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获得最佳的生存受益。对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无法行微创治疗或系统治疗的Ⅲa期或Ⅲb期患者,中医药治疗方案亦是一种合理、有效的选择。3.中医药治疗、微创治疗能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4.系统化疗可能不能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5.两个不同的靶向治疗施加因素方面,舒尼替尼可能在中晚期肝癌生存期的延长方面比索拉非尼更有优势。6.性别、年龄、肝炎病史、肝硬化病史、肿瘤家族史、合并病、AFP、中医证型、甲胎蛋白等因素对中晚期肝癌的预后没有明显意义。7.肿瘤大小、转移灶位置、门脉癌栓、Child分级是中晚期肝癌独立的危险预后因素,能降低累计生存率。8.治疗前KPS评分、中医药治疗、微创治疗是中晚期肝癌预后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