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洗涤废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质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简称LAS).LAS在浓度为1ppm时就会产生泡沫,减弱了水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致使水体发臭;而且国外一些人体实验结果表明,LAS的摄入可使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数量发生变化,可使血清蛋白比例变化以及胆固醇含量升高.由此可以看出,LAS对生物体有较大的毒性影响.目前,对含有LAS的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两类:"非破坏性"技术,即分离法,包括混凝分离法、泡沫分离法、膜分离法、吸附法;"破坏性"技术,即氧化分解法,包括催化氧化法、微电解法、生物氧化法.本论文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的处理工艺,以洗涤废水中的LAS为处理对象进行小试研究.当反应器进水COD低于1800mg/L,LAS在200mg/L以下时,常温(25℃)条件下COD和LAS的去除率都在85%以上;而低温(10℃以下)条件下,COD和LAS的去除率不足50%.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整个处理工艺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针对这一情况,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对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作了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为:低温(10℃以下)条件下,反应器中的菌株为假单孢菌属和肠杆菌科各两株、棒杆菌属、节杆菌属和黄杆菌属各一株;常温(25 ℃)条件下起主要作用的菌属有假单孢菌属和棒杆菌属各五株、产碱菌属、节杆菌属和副球菌属各一株.由此可知常温和低温情况下对LAS起到降解作用的菌属是有所差别的.针对低温情况下LAS降解效率低的问题,我们筛选驯化出一株有较强LAS降解能力的低温菌DH3.根据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肠杆菌科.在4℃时,其对LAS浓度为50mg/L的液体培养基的最终降解率为88%.将其扩大培养后投加到静态试验中,结果表明,投加了低温菌DH3后处理率提高了30%.而且在常温条件下,DH3对LAS浓度为50mg/L的液体培养基的最终降解率也达到了90%.说明无论在低温还时常温情况下,DH3的降解能力都是比较显著的.综上所述,本文以难降解的洗涤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的处理工艺,得到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起主要降解作用的微生物是有所区别的结论.特别针对低温条件筛选出一株性能优良的LAS降解菌,在10℃以下时,对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率起到强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