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材料,对于染料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但是传统染料常被用作上染服饰衣物等,但随着研究者对染料的开发和利用,涌现出不同于传统染料的功能性染料,而荧光染料正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功能性染料,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疗中的荧光探针,民用领域中的荧光警示服饰,军工领域的警示牌等领域。目前,商用领域中传统染料通常被用于对服饰的染色整理,用以增强其颜色的饱满度以及色泽的艳丽程度,而锦纶织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服饰以及特种服装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锦纶织物的荧光染色性能的探究,对具有荧光特性的锦纶织物的荧光性能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相对于普通染料对锦纶织物的整理,荧光锦纶织物具有更好的色泽,颜色更加鲜艳。同时考虑到锦纶织物作为日常服饰,仅仅只有艳丽的颜色和饱满的光泽是不够。在此基础上,对锦纶织物进行功能化处理,考虑到TiO2物理化学稳定,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以及紫外屏蔽性能等特点。本文研究了两种酸性荧光染料以及两种分散染料在不同条件下对锦纶织物荧光染色性能的影响,系统的研究了以TiO2为基体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复合粒子将其整理到锦纶织物上对其抗紫外性能的影响。本文首先使用了四种荧光染料对锦纶织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染色处理,对染色的锦纶织物进行了上染率、最大反射率、K/S值等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荧光染料上染率随着染料用量的增加而随之降低,其最大反射率也随之降低,随着上染时间的增加上染率也随之增加,在60min后达到吸附饱和。但是随着pH值的升高两种酸性荧光染料的上染率和K/S值逐渐下降,两种分散染料的上染率以及K/S值没有影响,而四种荧光染料均随着温度的升高从而导致上染率以及K/S的上升,但是其最大反射率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相比较来说酸性染料的最佳染色pH值为4.5左右,染料用量在1%owf时最大反射率荧光性能最好,对于分散染料染料用量在0.5%owf时存在最大反射率。同时探究了不同金属掺杂TiO2,对制备的纳米复合粒子进行了XRD、紫外吸光度等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成功的制备了Ag/Co-TiO2复合纳米粒子,并且通过粒径测试仪、SEM、粒径分析仪、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分析了纳米复合粒子的晶型结构、粒径尺寸、光催化性能的等的影响,通过不同的整理方式将制备的纳米粒子整理到锦纶织物上,通过UPF、全视频接触角等手段分析了不同金属掺杂TiO2进行紫外屏蔽指数以及疏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的金属离子中Ag/Co金属离子对TiO2光催化性能提升最高,单一掺杂Ag,随着Ag粒子含量的增多光催化效果和相应织物的UPF指数均是先上升后下降,在1%达到最大值,相应织物的UPF指数而随着Co金属含量的的增多光催化效果持续增加,而UPF指数则先下降后上升在1.5%达到最低值。而且在掺杂后的历经尺寸在80-170nm范围内,属于对紫外光散射的最佳尺寸,其中1%/1.5%Ag/Co-TiO2整理后的锦纶织物UPF指数最高,经过纳米复合粒子整理后的锦纶织物的接触角最大为129.2°。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四种荧光染料中两种黄色荧光染料上染的荧光效果均比两种酸性荧光染料好,能够使织物达到一个良好的荧光效果,同时制备的Ag/Co-TiO2作为抗紫外整理剂的主要材料能够赋予锦纶织物一良好的紫外屏蔽性能以及良好的疏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