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凝固β-FeSi<,2>基热电材料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92141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综合评述国内外热电材料研究新进展的基础上,本文以悬浮熔炼、快速凝固和单轴热压等制备工艺为技术特征,以Mn或Al掺杂FeSi2基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XRD、SEM/EDS、Raman光谱以及材料热电性能测试等分析表征手段,系统研究相变过程、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对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 本项工作中,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套用于测量300K~1000K范围内的Seebeck系数和电导率计算机自动测量装置,并探讨了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 提高β-FeSi2相的转变速度是β-FeSi2基热电材料制备技术的关键之一。实验发现,快速凝固有助于加速β-相转变。快速凝固FeSi2基粉末在热压过程中即可达到相平衡,一些掺Al试样在热压后就已完成β-FeSi2相转变。所有试样在800℃退火20h或者24h后均完成了β相转变,其间没有发生明显的晶粒长大。实验结果表明,热压试样都有较高的烧结密度,致密度均超过83%,最高达到了99%。 系统研究了Si含量对Mn掺杂FeSi2基热压试样微观组织和热电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Si含量的增加,弥散分布的Si颗粒增多,颗粒尺寸增大,“电导率/热导率”比值降低,但Seebeck系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Si:Fe摩尔比为2.0~2.1时达到最大值。研究发现,当Si过量较多(Si:Fe摩尔比超过2.3)时,析出了粗大的初生Si颗粒,从而降低材料的热电性能。测量结果表明,在快速凝固热压成型的Mn掺杂FeSi2基热电材料中,当Si:Fe摩尔比为2.0~2.1时热电优值最大。 本项研究中,首次采用两种独创的快速凝固FeSi2基粉末原位氮化技术:“粉末氮化/真空热压”技术和“氮气保护热压”技术。对比研究发现,采用原位氮化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材料热导率,最大降低量达到50%,从而使材料的热电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此外,本文还首次研究了氧化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相同成分的掺Al试样依次发生p型→n型→p型的转变。本文给出了有关氮化处理和氧化处理对性能的影响机制的初步理论分析。 本文首次在FeSi2基热电材料中实验发现了随温度变化的“热伏极性反转”现象。 本项研究制备的Mn掺杂FeSi2基热电材料最大无量纲热电优值达到0.13(600℃),Al掺杂FeSi2基热电材料最大电功率因子达到465μW·m-1K-1(500℃)。
其他文献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法治烟草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0多年发展实践充分证明,烟草行业因法而兴,循法而治,法治
该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探索制备镍纳米粉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影响产率、粒径、粒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如:电流、气流速度、氢气的含量等.研究烧结温度、热压压力以及保温时间等
论文研究利用广西天然高岭土原矿,经精细化后,燃烧合成高岭土精矿粉,常温常压条件下利用水热晶化法重结晶生成主晶相为莫来石复相纳米晶的实验方法、工艺过程、合成机理和最终结
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型高技术存储产品,IC卡具有容量大、保密性强以及携带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半导体产品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高性能LSI的涌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