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美术馆文本的英译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an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馆文本作为特殊用途英语范畴的一种功能变体,属于博物馆文本下的一种特殊文本,其功能是通过描述美术馆征集、典藏、陈列、展览和研究的书画作品,向参观者介绍书画作品内容,展现其中美学趣味,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因此,翻译美术馆文本,必须使目标语读者消除语言、文化等差异带来的障碍,更好地传播中国书画作品文化。本报告是在笔者英译宁波美术馆部分导览词实践的基础上,侧重于分析本次英译过程中所遇到的翻译难点,并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法。本作者翻译了超过110,000汉字这类文本,选取了翻译实践中的宁波美术馆的展览美术作品以及知名画家陈秋草、潘公凯艺术陈列馆作品导览词的英译作为案例。针对此次美术馆英译过程中的难点,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以目标读者接受的标准来研究美术馆文本的英译。本报告将此次英译中的难点分类,分别从目标读者的语言、文化以及审美三个层面展开研究,秉着目标读者的视域融合为宗旨,在考虑目标读者的语言、文化及审美基础之上,结合英译中的实例进行案例分析,详述了如何处理这三类的翻译难点。本报告发现,针对翻译中的难点,语言、文化以及审美是解决问题的三个出发点,经案例分析之后,笔者提出解决此类难点可行且有效的翻译策略,即减译法、直译加注法和重构法,希望本研究的成果对后来者,即相关文本的翻译实践者、研究者有所指导与启示。
其他文献
2007年9月27日建设部召开“加强建筑市场监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新闻发布会,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司长王素卿在发布会上发表讲话,并与建筑市场管理司副
随着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翻译共性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隐化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隐化现象的研究多是作为显化研究的副产品进行分析,且集中在词汇、句
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印刷技术协会、新疆出版印刷集团公司协办,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杂志承办的
<正> 《故都的秋》是很有郁达夫特色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清"、"静"、"悲凉",通过所选择的不同景物,从不同的侧面同时加以渲染、刻画,叙述"我"感受到的北京的秋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地方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刻反思并总结国家发展进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于1979年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第一次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做出规定,确定了以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作为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办法。党和国家领导人随后又提出了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治国理政,将环境保护当作
眼睛有“心灵之窗”的美称,眼睛及眼周的整形美容在改善整体面容中位于核心地位。同时,眼部整形关容也是整形美容外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学者和临床医师的不断研究和创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