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田混层开采产能动态监测技术研究手段非常丰富,包括气相色谱指纹法、液相色谱法、紫外光谱法、同位素法、色谱-质谱法等。由于油田混层开采技术对样品采集的要求低,不影响原油的生产,具有快速和低成本的特点,可与常规测井手段配合使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色谱指纹技术是油藏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于研究油田横向和垂向流体连通性、流体单元划分、合采油井分层产量贡献确定、定量监测剩余油空间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油田生产面临诸如产能下降、含水升高、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以及多层合采产能贡献计算等问题,尤其多层合采产能贡献研究更是油藏管理者一直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这就需要深入研究色谱指纹技术在油田开发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本论文在运用色谱分析研究原油全烃技术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单层原油和混合原油的模拟配比实验,运用色谱烃指纹峰高比、内标法绝对定量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化学模型,利用非线性神经网络方法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Regression SVR)建立了多层混采原油分层产能贡献数学模型,为实现油田混层开采产能动态监测提供了方法。本论文重点对文昌13-1/2油田的混采油井产能贡献动态监测进行了研究。首先,注重了解油田的地质现状,对一个区块进行油井分层产能分配计算前,必须根据精细地质、油藏地球化学、油田开发设计等调研工作,以掌握各油井油层的连通状况;掌握油田各油层受储层本身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避免因为这些因素的误判所带来的计算误差。有机相和源岩成熟度的变化决定了石油组成差异,导致了油藏单元之间色谱指纹不同,因此原油色谱指纹的变化是原油非均质性的具体表现。其次,研究使用了先进的分析仪器,由于色谱检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对于分析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从而影响到分层原油产能配比的准确性,因此,在改进的色谱指纹分析方法中,选用了世界先进的气相色谱仪和化学工作站系统,并采用了自动进样器进样,重新摸索了仪器分析实验条件,使仪器检测精度有了新的提高,保证了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再次,研究针对不同混采条件建立了本区多层混采油井分层产量贡献的判别模型。对于两层合采问题的数学模拟计算,一般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即选取相关性好的峰高比特征指纹参数建立化学和数学模型,其数学模型问题基本解决。对于三层及以上多层合采问题,分层原油与合采原油烃指纹浓度之间已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曲线性关系。因而,必须采用指纹绝对定量和非线性模型来实现对多层合采原油分层贡献的计算。本研究应用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分别建立了非线性数学模型及软件,应用地球化学指纹绝对定量方法对文昌13-1/2油田混采油井产能分配进行动态监测,计算了5口混采油井的分层产能贡献,其解释结果与停产测试结果基本一致,为该油田制定生产调整方案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