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目的分析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的临床特征,增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来提高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8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诊断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共24例患者,分析其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结果24例患者分别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10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6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4例,选择性IgA缺陷症2例,WAS综合征1例,高IgM血症1例。其中儿童22例,成人2例。其共同特点为反复的感染,感染表现多样,以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最为多见,其次为颅脑感染、皮肤感染,实验室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体液免疫缺陷,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一或共同减少,治疗上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为主,单一或联合抗生素治疗。结论PID是一组主要见于儿童的疾病,成人期发病较儿童期发病要轻。PID以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生活。通过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分析,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成人NF-κB1基因突变致CVID 1例目的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是PID的一种,也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目前已知多个致病基因。NF-κB1基因突变与CVID密切相关,NF-κB1的杂合变异导致产生免疫球蛋白的B细胞缺陷[1]。我们对1例NF-κB1基因突变致CVID的家系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对该病的了解。方法一名49岁的男性因反复间断腹泻30余年、间断发热3个月于201 8年1月12日就诊于我院,结合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证据,考虑诊断CVID,收集其家系中病史信息,采集血样,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体液免疫、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等实验室检查,并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突变。对测序结果进行了突变后蛋白质一、二、三级结构预测,分析突变对疾病的影响。结果该家系中患者一哥哥(Ⅱ.1)死于肺结核,一姐姐(11.3)死于胃癌,另一姐姐(Ⅱ.2)患左侧乳腺癌,接受三次化疗,除患者及其儿子外其他亲属体液免疫均正常。患者流式分析示CD19+细胞比例及IgG、IgA、IgM明显下降,患者儿子CD19+细胞比例、IgG、IgA定量均偏低。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发现患者及其儿子有杂合NF-κB1基因移码突变,4号染色体第18号外显子第2053位缺失鸟嘌呤(exon18:c.2056de1G:p.G686fs),发生移码缺失,导致甘氨酸及以后的一系列编码顺序错位并提前终止,该突变此前未被报导。对该突变进行了蛋白质一级结构预测,发现该突变造成了283个氨基酸的缺失并形成了 40个新的氨基酸。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显示该突变发生在p105的的Ankyrin repeats区,主要使p105的c末端缺失了数个螺旋,并在另一个方向形成了一个新的较短的螺旋。结论该患者携带NF-κB1基因杂合突变,可以诊断为CVID。患者儿子(Ⅲ.1)也带有该突变,同时体液免疫水平降低,考虑诊断为CVID。该基因突变使NF-κB 1的Ankyrin repeats区域缩短,造成蛋白质功能表达受阻,进而造成了该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