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围绕金属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通过建立和发展新的组装方法来实现对纳米粒子组装体形貌的控制,使之具有适于SERS应用的高光学活性.另外合成了新颖的核-壳形纳米粒子,通过其尺寸和壳层的变化来调控其光学性质,使之产生了优于壳层金属本身的光学性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水—汽界面上组装出了具有分形结构的二维银纳米粒子薄膜.深入研究了有关的组装机制.发现加入到银溶胶中的电解质是该组装法的关键.它可以将银纳米粒子从相应的溶胶中"盐析"到界面之上,并促使界面上的纳米粒子相互聚集成膜.该研究为从多种溶胶体系组装相应的纳米粒子薄膜奠定了基础.2.液—液或液—汽的界面对胶体粒子具有很大的束缚力,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由于这种性质使得固体胶体粒子可以象表面活性剂一样来稳定微乳液和空气泡沫.这种现象启发我们构筑了一种纳米粒子稳定的空气微腔SERS基底.将一个或多个毫米级的气泡引入到金溶胶中,在电解质的作用下溶胶中的纳米粒子可以富集到气泡上,从而构造出由一层金属纳米粒子膜包裹的空气微腔结构(金属壳—空气核).SERS结果显示该微腔结构具有较强的SERS增强能力.3.采用金种子法制备了尺寸可控、单分散性高、稳定的钯包金纳米粒子.这种核壳形纳米粒子的外层钯金属壳上不存在"针孔".它显示了比本体钯金属的钠结构更强的SERS增强能力,而且稳定性和可逆性较好.因而以它作为SERS基底可以对电化学体系进行现场拉曼研究.4.成功制备了壳层金属的厚度仅为几个纳米、且壳层上无"针孔"的钯包金纳米粒子.壳层厚度在此范围以内,这种纳米粒子就可以体现金核的光学性质.因而可以利用这种纳米粒子的内层金核的电磁场长程增强效应对吸附在外层钯金属表面物种的SERS信号进行放大.研究表明,壳层厚度越薄,钯表面的吸附物种离金核越近,增强的程度就越大;反之增强的程度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