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探究四缝穴的起源与现代发展,展示四缝穴的临床应用;通过对相关临床报道进行文献研究,总结其古今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四缝穴的位置特意性、作用原理及临床运用的适应症,为今后该穴的临床运用提供相关的文献依据。方法:1、通过梳理古今医籍有关四缝穴的记载(其包括穴名、定位及临床运用),探讨四缝穴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情况;2、搜索自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期间与四缝穴相关的文献,将国内关于运用四缝穴治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将文献按纳入标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设计相应的资料提取表,并对纳入的文献中关于四缝穴的主治病症、操作方法、点刺间隔时间及后世医家对点刺后挤出的液体与疗程、病情相关性的观点进行提取;将提取所得的资料输入Excel电子表格保存,依据所治病症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进行相关数据处理;通过建立图表方式分析,初步探讨四缝穴的穴位特性、临床应用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结果:1、《奇效良方》中最早记载了四缝穴的定位及主治病症,后为《针灸大成》等医籍所引载。清代以前文献对四缝穴的定位及主治病症记载较为局限,鲜有进一步阐释和医案记录。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对四缝穴定位存在不同见解,将其运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取得特异性的疗效,从而大大拓展了四缝穴的定位及主治范围。2、本课题中所纳入与四缝穴临床运用相关的文献共536篇,其所涉及的病症共约74个。文献资料显示,四缝穴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现代临床中广泛运用于消化科病症和呼吸科病症,也部分运用于皮肤科、五官科和外科等多门学科病症的治疗。四缝穴虽主要运用于治疗儿科相关病症,但在成人相关疾病甚至是疑难杂症上也有运用。3、文献显示四缝穴的定位主要有5种,临床运用中5种定位也多交叉应用,但主要仍是依据《奇效良方》的记载。与四缝穴周围其他奇穴共约50个,其部分主治与四缝穴相似,但多有差异,目前无相关文献解释四缝穴与其周围其他奇穴的区别。4、四缝穴的针法多采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点刺,纳入文献中共有41%未提及针刺的深度及间隔时间,且文献中对于针刺间隔时间的记载主要根据医家自身的经验,无量化的标准,使四缝穴治疗相关病症的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客观性受影响。结论:1、四缝穴主治病症和定位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最早源于明代,发展至今。由古代文献记载主治病症多为小儿猢狲劳,后多运用于治疗小儿疳疾,现后世医家的临床运用中又大大扩大了四缝穴的主治范围,不仅用于治疗各种儿科疾病,而且扩展到成人外、内、妇科,其疗效显著。因而在临床实践应注意发挥四缝穴的独特治疗作用。2、在本文献研究中,四缝穴相关的穴位其功效部分同四缝穴,但文献未提及四缝穴与其相关穴位临床作用的区别。针刺四缝穴后液体的出现与病情、临床疗效之间相关性、及其出现的原因少有研究。而现代医学对于四缝穴的作用机理,多是描述现象,实验研究仅局限于消化系统病症,无深层次的探讨;中医机理研究多从经络、古代手相、全息理论及所治病症的病因病机方面解释四缝穴的作用机理,则难以阐释其治疗呼吸科、皮肤科、外科、五官科等病症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