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功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sco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Lippman早在1922年就指出,刻板印象具有简化社会认知活动的功效。此后,心理学工作者对刻板印象在认知加工活动中的功效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并提出了两个模型来解释其内在机制。首先“图式过滤器模型”认为:刻板印象通过充当一个过滤器来易化信息加工活动,它提供了一个具有过滤作用的心理图式,借助于这一心理图式来促进对“与刻板印象一致”的信息的加工,同时过滤掉“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从而节省下大量认知资源。相对于不一致性信息而言,刻板印象对一致性信息存在编码优势。在认知资源缺乏时,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基本的过滤器模型有两种变式——“概念过滤器模型”和“注意力过滤器模型”。前者认为,刻板印象会促进对一致性信息的意义的理解,而不一致性信息则难以理解;后者认为,刻板印象会使人们把注意力全部指向于一致性信息的加工,不一致性信息则完全被忽略。刻板印象的另一个模型“联想网络模型”却认为:在高认知资源条件下,刻板印象会促使人们进行“不一致性解决过程”,不一致性信息会比一致性信息得到更充分的加工;但当认知资源缺乏时,人们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不一致性解决过程”,又因刻板印象为一致性信息提供了概念流畅性,对一致性信息的加工反而优于对不一致性信息的加工。 低认知资源正好与现实生活中人的实际认知状态相一致,依照前两个模型,在低认知资源条件下,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就是刻板印象变得更加难以改变。然而一个有效的认知系统不仅要加工环境中的不变信息来促进预期的形成,还要加工环境中的新异信息来保证行为的灵活性。Sherman等人(1998年)的实验就表明,虽然就概念编码而言,对一致性信息的加工优于对不一致性信息的加工;但是就知觉编码而言,对不一致性信息的加工优于对一致性信息的加工。本文在理论分析及总结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Sherman的观点进行了加工、补充和深化从而形成了刻板印象功效的“灵活编码模型”。此模型认为,刻板印象会从不同的维度同时促进对一致性信息和不一致性信息的加工。在低认知资源条件下,刻板印象充当一个解释性的图式来促进对一致性信息的概念编码,相应地会对一致性信息进行较少的知觉编码,用较少的认知努力就会理解其意义,从而节省下大量认知资源。由于不一致性信息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节省下的认知资源可被转而用于加工不一致性信息,但主要是对其表面知觉特征进行编码。因不一致性信息与预期不一致,其概念编码会受到抑制。可见,当认知资源缺乏时,刻板印象同时促进了对一致性信息和不一致性信息的编码。即,注意力分配有利于不一致性信息,刻板印象会促进对不一致性信息和抑制对一致性信息的知觉编码;同时刻板印象会促进对一致性信息和 抑制对不一致性信息的概念编码。通过这种灵活编码活动,刻板印象在维持自身稳 定性的同时又能保持着警惕性,以在必要条件下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灵活编 码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两个模型的缺陷和不足。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检验刻板印象功效的“灵活编码模型”。与前人的有关研究相 比,本研究还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新的尝试:通过增加无关信息作为基线水平,分 清对一致性信息和不一致性信息的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通过设置“刻板印象事前 激活”和“刻板印象事后激活”两种实验条件,来分离出刻板印象在临场信息加工 中的作用。此外,采用“实验材料的被试生成法”收集实验材料,来保证实验的效 度和信度。 实验卫的目的在于检验“灵活编码模型”的注意力分配假设。在激活被试刻板 印象的前提下,用“自控速阅读技术”让被试完成印象形成任务,采用2(认知资 源:高;低)X 2(信息类型:一致性信息;不一致性信息)混合实验设计,“认 知资源”为被试间因素,“信息类型”为被试内因素。以被试阅读各类信息的时间 为因变量。实验2和实验3则分别检验有关“知觉编码”和“概念编码”的假设。 用“固定速度阅读”技术,让被试在低认知资源条件下完成印象形成任务,随后进 行内隐记忆测验。采用2(激活时机:事前激活;事后激活)X 3(词汇类型:一 致性词汇;不一致性词汇;无关词汇)混合实验设计,“激活时机”为被试间因素, “词汇类型”为被试内因素。以对各类词汇的正确辨认率为因变量。实验2与实 验3的唯一不同之处是,前者用内隐材料驱动测验,后者用内隐概念驱动测验。 实验结果表明: 1通过控制认知资源的可获得性发现,刻板印象会促使被试把更多的注意力分 配给不一致性信息,这一趋势在低认知资源条件下非常明显。 2通过控制刻板印象的激活时机发现,在低认知资源条件下,刻板印象会促进 对不一致性信息的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中国的城市忽然增加了4亿多人口,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使得中国的城市得到飞速发展。这次大规模的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得到了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我国实现了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就在我国贡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大宗商品尤其是农产品定价权却经常缺失。当前,中国粮食总
圩镇发展是农村城镇化的基础,近代广西左右江流域圩镇变迁,源于农业发展推动、交通运输活跃、外来客商主导、边境贸易刺激。从中启示,城镇化必须依靠农业发展,交通是城镇化的
2013年3月,中国铁路总公司根据货运营销与运营组织的关系,正式提出货运机构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将货运业务与原来的车站分开,成立货运中心;在原车务段设立营销科,将装卸、物
在城市化、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化背景下,城市规划的目标、方法与价值取向发生显著变化,从对经济增长的关注转向可持续发展,从对物质形态的关注转向社会人文关怀,从各种
<正>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大部分国家都经历过一场工业革命,在那个时代,供给远远小于需求,生产管理的重点是对产能的管理,组织最大的成本和瓶颈是物料及设备的产能,这个
目的:应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syndrome,PCOS)痰湿证患者、非痰湿证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代谢物的差异,分析差异代谢物的发生机制,探
本论文通过对一所民办学校的实地研究,试图揭示出当今学校中在正规课程与教学之外、并作为其基础的“学校生活”是如何被社会地建构起来的,并进一步探讨这对于“教育”本身意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体系建设●宾融(首都经贸大学北京,100036)在向二级银行体系的转变中,我国业已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多元化的格局和激烈竞争的态势。据统计,1994年末,全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