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草菇主栽品种屏优一号(PY)、PY的两个单孢菌株PYd15、PYd21及其杂交菌株PYd15×PYd21为实验材料,进行60Co-γ射线的诱变,剂量设置为:1.00KGy、1.25KGy、1.50KGy、1.75KGy、2.00KGy、2.25KGy、2.50KGy,结果发现在这7个剂量条件下,四个菌株均未达到致死剂量;其中PY最不耐辐射,在2.00KGy剂量下致死率超过50%;PYd15在2.50KGy剂量下达到半致死剂量;而PYd15×PYd21、PYd21的致死率都没有达到50%。对变异菌株进行初步筛选后,得到PY的变异菌株19株,PYd15×PYd21的变异菌株57株,PYd15、PYd21的变异菌株共42株;把PYd15、PYd21的变异菌株分别与未做处理的PYd21、PYd15进行配对,得到F1代菌株14株;共选择90个菌株进行出菇实验。出菇实验后进行产量等相关农艺性状的统计与显著性分析,以产量高于出发菌株,子实体大小优于出发菌株为原则,筛选出14株诱变菌株,编号分别为:14-2、17-2、18-1、3-7、5-2、7-7、7-3×PYd21、10-3×PYd21、PY1-3、PY1-5、PY3-2、PY5-1、PY5-2、PY5-14。14-2与18-1的产量高,菇体较大,商品性状较好,但14-2色泽较淡,18-1颜色较深。以PY、PYd15×PYd21、PYd15、PYd21为对照,通过拮抗实验、菌丝生长速度测定、生物学特性实验、菌落形态比较以及分子标记验证和3种胞外酶活性的检测,进行诱变验证,发现筛选的14个菌株均为出发菌株的诱变菌株,单核菌株7-3与10-3诱变后在遗传物质和表型上均发生了变化,与PYd21杂交后,杂交菌株的遗传物质与PYd15×PYd21有一定差异,且表型优于PYd15×PYd21。筛选到的14个诱变菌株是否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从而表现筛选时的优良性状,有待中试验证和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