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依法治国的推进使得基层民主治理也向法治化方向发展,如何将能人治村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推进当前依法治国的重要推手。能人治村在其实施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在特定历史时期给乡村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效应,但其治理手段与法治治理的内在冲突,必然导致乡村发展的无序化。因此,对于能人治村法治化的研究迫在眉睫。本研究以经济能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S省A村的深入调查,全面展现了该村能人参与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在对能人从参与选举到当选后所实施的事务决策以及后期其治理的研究考察之后发现,能人治村模式的出现主要是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发展以及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在知识、经验、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的村民成为本村的“领导者”,不仅促进了本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实现了乡村文化以及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而且在其治村初期,对于农民政治参与和权利意识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当前中国的“能人”治村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农村“能人”的产生虽然符合制度逻辑,但是能人治理乡村的手段存在很多缺陷,尤其是“人治”管制的模式呈现了与法治背道而驰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人治理念与法治观念的冲突、个人集权与法治程序的虚化、权力寻租与法治约束的失效等问题。农民由于在传统观念中对于人治与法治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将能人治村误认为合法的乡村治理模式。通过对该村村民的访谈,可以发现当前能人治村之所以与法治产生冲突主要是因为村民的思想惯性、宗族观念及其势力的作用、法治意识及其规制弱化的影响、人法共治中的必然博弈。基于对能人治村与法治冲突的成因的分析,当前农村社区治理急需由能人治村到法治治理的转型。能人在治村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和矛盾,要从思想、机制、策略和监督等方面进行变革。需要通过培育法治思维理念、实现法治与能人智慧的有机融合、提升依制治村的能力、探索新型村级民主监督制度等方式,在法治约束条件下充分能人的能动作用,促进乡村社会的有序发展,实现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