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探究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w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公民道德素养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提升,但同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道德领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新时代的要求,加速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依托,加强初中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更不容忽视。学校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初中生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养尤为重要。由此,加强初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其成为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当前初中阶段,我国还未专门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对其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课程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但由于教师公民道德教育理念滞后、专业知识有限、缺少教学激情;学生自身知行脱节,自律能力偏低;隐性课程资源开发欠缺、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教学素材脱离学情以及评价机制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公民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此,从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着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强化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其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践行公民道德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将公民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三,利用全媒体技术开发道德与法治课的隐性课程资源,增加教学内容的吸引力,贴近学情;其四,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的评价体系建设,合理安排课时,同时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推进家校合作,构建初中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立体化育人机制。
其他文献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促进影视领域发展,更要代表党和政府思想政治立场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或者传播渠道进行不同信息和价值理念的传送。因此,高校在该专业人才培育方面应明确把握发展方向,除了要加强学生的播音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外,还应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这是实现学生专业与德行平衡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把握传媒领域正确思想走向的重要关口。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
期刊
"新文科"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是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培育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中华文化必要的教育创新,是文科教育走进新时代的重要改革。而口语传播教育作为文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社会思潮激荡交汇挑战下,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生态、伦理等风险挑战下,在新时代个人精神迷失、信仰空缺、意义危机等问题挑
期刊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也对播音主持提出更多严苛的要求。每一年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都非常多,但是在当前各类媒体互为融合的时代环境中,播音主持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通读《融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发展策略》一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对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与媒体融合的大环境相统一,认真分析在融媒体时期,播音主持艺术对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精准定位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各高校也纷纷通过扩招的方法来响应国家政策,以此来提升国民的受教育程度。长久发展下来,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慢慢变成了一个庞大且不容轻视的群体构成。借着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人们的理财观念也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素质人才,日后也势必会成为投资理财的潜在客户和中坚力量,因此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财意识和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上存在结构性矛盾的现状,本文以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研究对象,探索播音与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新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体系,校内实践与媒体一线、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课堂指定创作和课外自主创作与学科竞赛相融合,形成专业课程走岗、专属项目走岗、小学期实践与专业实习走岗等三个
学位
美国学者克拉申在“情感过滤假说”理论中指出,动机、自信心等情感因素会对二语习得的过程和成效产生影响。然而,当前仍有不少学生出现动机低下、消极的自我认同等问题,动机调控策略和自我认同变化作为影响学生英语成绩的重要因素,也就成为了学者们的研究焦点。从现有研究来看,大多仅以其中两个变量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鉴于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和自我认同变化对英语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教材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提供给学生的语言材料,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来源。语言材料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输入材料,而阅读材料又是能给学生提供信息最为丰富的语言输入材料,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也是通过这些对阅读材料的学习。所以对于教材中阅读模块的分析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的是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阅读模块中的阅读材料,以Cunningsworth的阅读材料
完形填空是我国高考英语测试中的一种重要题型,主要考查学生以语篇理解为基础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丰富的词汇知识,以及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语法规则进行正确识别和选择单词的能力。由此可见,词汇知识和语法意识是影响学生完形填空成绩的重要因素。文献表明,国内学者从多视角对词汇知识和语法意识进行了研究,但是对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语法意识与完形填空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开展了高中
近几年来,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下滑,部分高职学生无法在学校内获得高质量的课堂教育,原因在于教师的授课态度以及授课模式等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需要加以调整。围绕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中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以及持久记忆力等。基于此,开展概念隐喻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有其必要性。以“概念隐喻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