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甲状腺素对人体能量代谢以及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物质的研究较多,而对人体运动系统的骨骼肌、骨代谢的影响研究不多。科学技术进步,实验室检查、分子诊疗与分析,能较为准确地理解和还原这些机能活动变化的过程及关系。通过对甲状腺素水平高低对成人骨量、骨密度、肌肉量的影响及相关性关系的研究,可解释人体在正常生理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为临床制定甲状腺素水平异常所引起的体成分发生变化的措施提供参考。目的调查甲状腺素水平异常患者骨量、骨密度、肌肉量等体质基础性数据,探讨甲状腺素对骨量、骨密度、肌肉量的影响,运用统计学分析相关性,分析不同激素水平作用下的性别特点及体质数据,初步探讨内在规律与此差异的相关因素,并为肌肉、骨骼临床风险评估以及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期间在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的213例就诊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知情同意下进行调查研究。受检者年龄大于20岁,明确临床诊断为甲状腺相关疾病。利用实验仪器,分别进行身高、体质量、肌肉量、骨量、骨密度的基础信息采集,再进行血清甲状腺素(本研究检测的是游离型T4和T3)检测,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按照激素水平是否异常分为低甲状腺素水平组(A1组)、甲状腺素水平正常组(B组)和高甲状腺素水平组(A2组)。结果1.213人纳入调查对象,三组在年龄、身高上无差异。A1组体质量、体质指数与B组无差异,而A2组小于B组(P<0.05)。2.甲状腺素水平异常组骨量低于正常组,尤其是A2组(P<0.05)。骨量与T3水平具有较强的内在关系,尤其是女性(P<0.01);而骨量与T4水平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3.甲状腺素水平异常组骨密度T值、Z值小于正常组(P<0.05),尤其是A2组,表现为骨质疏松状态。在A1、A2组,T值、Z值均与甲状腺素水平的相关性较强(P<0.05)。B组骨密度T值、Z值与T3的相关性较强(P<0.05)。4.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下肢肌肉量在三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大于A1组,A1组大于A2组。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与甲状腺素大多具有负相关关系(P<0.01)。甲状腺素水平与上肢肌肉量无相关性(P>0.05)。5.多因素回归分析,甲状腺素水平均进入骨密度T值、骨密度Z值、骨量、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回归模型(P<0.05)。女性组甲状腺素水平进入上肢肌肉量、下肢肌肉量回归模型(P<0.05);男性组未进入。结论1.甲状腺素水平异常,尤其是高甲状腺素组患者,骨量、骨密度、肌肉量小于正常组。甲状腺素对上肢肌肉量影响存在性别差异。2.甲状腺素在体内有多重因素与机制来作用和调控骨骼、肌肉代谢系统,且T3对骨与肌代谢的影响大于T4。3.本研究选取的骨量、骨密度和肌肉量指标,大部分与体内甲状腺素水平存在相关,这种相关关系的机制可能是甲状腺素在多种细胞均被考虑是通过改变了原有的能量代谢平衡和改变某些通路/介质/因子,从而改变了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