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艾滋病HAART治疗相关高脂血症的中医药证候研究及治疗方面尚属空白,本研究在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资助下,通过对未感染HIV高脂血症患者及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患者不同人群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客观指标及十年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等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探讨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中医证候规律及与十年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相关性分析,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及降低心血管风险性提供依据,也为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中医证候及辨证论证奠定基础。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1979年-2010年2月PubMed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医学文献资料库中的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英文文献216篇,中文文献21篇及高脂血症的中医药研究文献,分析总结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目前现代医学及中医药研究进展。2.理论研究:(1)艾滋病患者在HAART治疗中出现相关的血脂异常等症状,使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大大提高,因此艾滋病相关的血脂异常是艾滋病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对非艾滋病人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研究分析,在查阅中西医相关艾滋病及高脂血症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外现代文献的观点,对此类患者中医证候学规律与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候、研究进展进行客观地评价分析和总结,进行初步比较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实践的方法,探讨中医药对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的认识,为中医证候研究及治疗方面,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2)HAART相关高脂血症在用药过程中通常出现比较晚,平均2~6年以上,因此治疗初期往往不能引起重视;其次,其中的脂肪异常分布往往是不可逆的;并且,脂肪代谢的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病变重要病因;再加上它可能会影响HAART药物的治疗效果,所以对它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以中医治疗未病的理论思想初步探讨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中医证候与十年心血管风险评估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3.临床研究:(2)对366例未感染HIV高脂血症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十年心血管疾病(CVD)风险评估,血脂指标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证候规律及与客观指标,风险评估得分的相关性。应用SAS9.1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中医证候要素(公因子)。(2)对60例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十年CVD风险评估,血脂指标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证候规律及与客观指标,风险评估得分的相关性。应用SAS9.1.3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中医证候要素(公因子)。(3)对以上两组患者群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候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分析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患者证候规律及病因病机,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提供依据。(4)应用典则相关分析对以上两组患者群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十年CVD风险评估,血脂指标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者的不同特点及之间的差异。结果:1.流行病学特征、症状、体征的研究(1)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本次研究病例中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组低HDL-C血症所占比例最大(33.33%),其次是高TG血症(28.33%),混合型高脂血症(25%),高TC血症所占比例最小(13.33%)。而未感染HIV的原发性高脂血症主要以混合型高脂血症最为多见,其次是高TC血症,两者有明显的不同。伴发疾病中,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患者伴发脂肪肝者35例,高血压者9例,冠心病者5例。与未感染HIV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主要伴发高血压相比,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其主要伴发疾病为脂肪肝,这可能与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主要是以血清TG的升高为主要表现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患者脂肪分布中面颊消瘦占最大比例(58.11%),其次为腹围增加(18.92%)及四肢脂肪菲薄,血管暴露(8.11%)。未感染HIV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约半数以上未出现脂肪异常分布情况,而在肥胖患者中的腹围增加亦为单纯的腹围增加并无同时存在向心性脂肪堆积。采用国内外医师普遍公认的来自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的ATPⅢ风险评估系统(ATP Risk Estimator)进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及危险等级分级。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患者中低危患者(十年危险性<5%)40例(66.67%),中危患者(十年危险性5~10%)10例(16.67%),高危患者(CHD或CHD等危症,或十年危险性10-15%)5例(8.33%),极高危患者(ACS或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DM或十年危险性>15%)5例(8.33%)。与未感染HIV高脂血症患者的危险等级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2)症状、体征的比较研究从两组患者群的51项症状、体征的比较结果看,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患者出现频率在40%以上的有10项,依次为:疲乏(76.67%)、形体异常(76.67%)、口苦(50%)、腰酸(45%)、健忘(43.33%)、口渴(43.33%)、心中烦闷(42.37%)、面色苍白(41.67%)、腰膝无力(41.67%)、四肢麻木(41.67%)。而未感染HIV高脂血症患者症状、体征出现频率在30%以上的有9项,分别为:疲乏(66.39%)、腰膝无力(61.48%)、食欲不振(50%)、烦躁易怒(44.81%)、四肢麻木(38.52%)、胸闷(37.16%)、心中烦闷(36.34%)、头痛(32.79%)、形体肥胖(30.6%)。可见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组较未感染HIV组症状较为明显。2.366例未感染HIV的原发性高脂血症证候研究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12个公因子,结合专业知识,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脂血症主要证候以气滞血瘀证最为常见,依次为痰浊瘀阻证、脾气虚证、肝郁气滞兼有郁热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痰湿证,脾胃虚弱证、肾阳虚证,心气虚证,显示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病机重在肝脾肾功能失调,痰浊瘀血阻滞。3.66例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证候研究与未感染HIV的原发性高脂血症相比,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患者群中肾虚证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脾虚痰阻证。而未感染组气滞血瘀证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痰浊瘀阻证及脾气虚证。研究结果显示未感染HIV高脂血症组证候分布以实证的气滞血瘀证为主,而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组证候分布以虚证的肾虚证为主。4.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病因病机根据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患者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合文献研究及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的病机大多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艾滋病患者肾气亏虚,肝脾肾的运化功能失常,是引起HAART相关高脂血症的重要病机。与非AIDS高脂血症患者相比,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患者的肾虚证较为明显,尤其是HAART治疗疗程较长的患者,与肾虚的程度明显相关。5.年龄、BMI、心血管危险评分及危险分级、血脂指标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患者群与未感染HIV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群年龄、BMI、心血管危险评分及危险分级、血脂指标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以典则相关分析对两组分别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未感染HIV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群:X3(冠心病十年风险评估)与F9(痰浊瘀阻证),X1(年龄)与F1(心气虚证)的相关性最大,且都呈正相关。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患者群:X4(心血管疾病危险分级)与F2(脾虚痰阻证因子)的相关性最大,且呈正相关,说明脾虚痰浊瘀阻程度越重其心血管病风险等级越高,其发生心血管病并发症的危险性越大。结论1.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与未感染HIV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症状、体征存在某些差异。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组较未感染HIV组症状较为明显,原因可能是受艾滋病本身复杂病理改变的影响。2.与未感染HIV的原发性高脂血症相比,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患者肾虚证出现频率最高。而未感染组气滞血瘀证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痰浊瘀阻证及脾气虚证。结果显示也间接说明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以虚证证候占大多数,也提示在临床治疗中中医药治疗要更加偏重于补虚益正,以提高治疗疗效。3.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属本虚标实之证,属痰、浊、瘀范畴,以正虚为本,痰瘀为标,属本虚标实证。肾气亏虚,肝脾肾的运化功能失常,是引起HAART相关高脂血症的重要病机。与非AIDS高脂血症患者相比,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患者的肾虚证较为明显,尤其是HAART台疗疗程较长的患者,与肾虚的程度明显相关,因此治疗更应加强健脾益肾、益气养心、活血化痰的治疗。4.目前,在AIDS,患者HAART治疗后出现的毒副作用中,高脂血症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高脂血症的出现,使患者暴露于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在不断增加,而目前调节脂代谢最为有效的他汀类药物,又和蛋白酶抑制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此类患者中医证候研究,为中医药辨证治疗HAART后的高脂血症提供有利依据,对发挥中医药优势,减小HAART的毒副作用,提高HAART的依从性同时改善脂代谢,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5.从本研究的因子分析结果看,为艾滋病HAART相关高脂血症证候规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课题研究时间的限制,还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在将来更多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