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非经济合作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两干多年前。但是中非经济合作的大规模开展则始于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后给予了非洲国家无私的援助,甚至三年国内饥荒的时候也没有停止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这种援助有力的支持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赢得了中国与广大非洲国家的崇高友谊。同时中国扩展了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空间,政治上打破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的封锁和孤立。这一阶段中非经济合作主要体现为中国单方对非洲的经济援助,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色彩浓厚。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化,中国逐渐改变了这种带有浓厚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色彩的援助方式。把中非经济合作定位为“互利共赢,平等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层面的利益。中非经济合作的蓬勃发展改变了非洲大陆政治经济的平衡,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于中非经济合作现状和问题的研究,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三大视角:中国视角下的中非经济合作、非洲视角下的中非经济合作与西方视角下的中非经济合作。上述三种视角有的从政府层面分析中非经济合作,有的从民间层面分析中非经济合作,有的从社会层面分析中非经济合作。本文则尝试提供另一种分析视角:“大”外交视角,即综合运用政府层面、民间层面和社会层面分析中非经济合作。文章分为导论、正文、结语三部分。导论部分详细介绍了选题的原因、研究综述、文章结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正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大’外交的内涵,将“大”外交与“小”外交做了比较。第二部分是正文的关键部分,新时期中非经济合作的现状与问题,从“大”外交的视角,即政府层面、民间和社会层面对新时期中非经济合作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三部分提出实现中非经济合作从“小”外交到“大”外交发展的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