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临床护理人员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护理现状及护理人员对疾病危险分层的意识,研究NSTE—ACS患者介入分层护理路径方案;根据GRACE评分将NSTE—ACS患者的危险程度分为极高、高、中、低危,构建不同危险层次患者的介入分层护理路径,通过专家咨询对该路径方案进行修订完善;旨在对不同危险层次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以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规范护理流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最大限度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本研究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为护士对NSTE—ACS患者护理现状及GRACE危险评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设调查问卷;便利抽样法选取了贵州省四所三甲医院急诊科EICU、心内科、CCU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第二部分为NSTE—ACS介入分层护理路径方案的构建: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参考相关资料为基础,根据临床路径管理方案,采用项目时间管理的方法,结合2012-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NSTE—ACS管理的指南要求,采用GRACE评分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设计极高、高、中、低危型患者的护理路径。其次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Delphi)对前期制定的NSTE—ACS介入分层护理路径方案进行专家咨询,以确保制定的路径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及实用性;本研究遴选了大连、南昌、湖南、重庆、贵州5个省市的5所医院的15名专家进行咨询。通过两轮的专家咨询意见修订本临床护理路径,以便临床实施运用。结果: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调查发现:1、临床护士对于NSTE—ACS的临床症状、发病季节、药物治疗、氧治疗、治疗原则、治疗措施、心电图记录时刻等基础知识的正确率>60%的仅有三项(包括发病季节、治疗原则、心电图记录时刻)。2、不同科室、工作年限的护士对NSTE—ACS基础知识的认知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U组与EICU组、心内科组之间存在统计差异(P<0.05);<5年组、5-10年组分别于11-15年组、>15年组的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护士对GRACE评分的认知度偏低,仅有22人了解,正确率11.9%。4、本研究将护士在NSTE—ACS患者的救治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归纳为五种角色:评估者、教育者、实施者、观察记录者、增进舒适者;通过护士的自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护士自我评定各种角色纳入的不同层面胜任度仅为“基本胜任”。第二部分构建了NSTE—ACS介入分层护理路径,通过德尔菲法根据专家意见对该路径进行修订:1.两轮共咨询了来自大连、南昌、湖南、重庆、贵州5个省市的5所医院的15名专家,专家平均年龄为43.27±10.56,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6岁;平均工作年限21.40±10.43,工作经验最长49年,最短10年。2.两轮咨询回收率分别为100%、88.2%,有效回收率为100%、88.2%。在回收的问卷中,第一轮有15位专家(88.2%)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建议删除69条项目,增加了12条项目,第二轮有7位专家(46.7%)提出8条修改意见或建议。两轮咨询专家的平均权威程度分别为0.95、0.90,专家权威系数0.925,(研究表明,专家权威系数在0.7以上已是非常好。)经过两轮咨询,第一轮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同意率表示,结果显示各条目的同意率在62.5-100%之间,同意率为100%的条目为237条,占71.8%;第二轮用重要性赋值均数表示,结果显示最小值2.13,最大值5.00,平均4.67±0.42,第二轮专家咨询各条目评价结果的变异系数介于0-0.56之间。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协调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表明专家意见高度协调,评估结果可取。结论:通过本研究调查发现:1、临床护士对NSTE—ACS的认知度整体偏低。2、不同科室、工作年限的护士对NSTE—ACS基础知识认知度有差异,CCU、EICU的护士认知度高于心内科普通病房的护士;高年资的护士优于低年资的护士。3、护士虽有对NSTE—ACS患者进行危险评估的意识,但对GRACE评分的认知度偏低,缺乏对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工具的认识。4、护士对NSTE-ACS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仅为“基本胜任”,发展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5、为适应NSTE-ACS的救治指南的转变,提高该病的临床护理质量,本研究构建了NSTE-ACS介入分层护理路径方案;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征询,专家积极性高,评估结果可取,根据专家意见对护理路径方案进行修订完善,最终确定标准住院时间、入路径及出路径标准及路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