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胰腺移植已成为Ⅰ型糖尿病伴有晚期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能够使大多数的病人恢复血糖的正常水平,移植疗效和生存率不断改善,但移植胰腺炎仍然是困扰临床的一个重要问题,发生率约为35%,水肿性胰腺炎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往往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致使移植胰腺失活。研究发现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移植胰腺炎的主要原因,而且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术后胰腺功能的恢复、排斥反应的发生、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也密切相关。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的一个错综复杂的损伤过程,近年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表现之一。目前探讨内源性的保护机制是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领域内一热点。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作为一种应激诱导的保护蛋白,在移植器官遭受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会出现高表达,发挥其分子伴侣的各种保护作用,研究表明HSP70的一个重要的保护功能还在于其能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小型猪胰腺移植模型,探讨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以及移植胰腺组织HSP70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封闭群健康小型猪共40只,供受体各20只,前后共行20 次同种异体单纯胰腺移植(肠引流外分泌),氯胺酮、依托咪酯和速眠新全身麻醉,6%HAES-Sterial液行低温原位灌注。于原位灌注前、胰腺离体后、冷缺血2 小时和再灌注1 小时分别取胰腺组织行组织病理学、透射电镜超微结构检查,HSP70、Bcl-2、Bax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原位凋亡及DNA 琼脂糖电泳,以及HSP70免疫组化和原位凋亡的双重染色;于再灌注0 分钟、30分钟、1 小时取外周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免疫组化结果用生物医学图像分析仪行光密度分析(Optical density OD),原位凋亡结果用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 AI)计量。以重复资料的方差分析、t检验统计结果,并行HSP70与凋亡指数的偏相关性分析。结果:⑴18只受体猪术后存活>1天,手术成功率90%(18/20),9只受体猪术后存活>5天;⑵再灌注30分钟、1小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比再灌注0分钟明显升高(P < 0.01);⑶正常原位灌注前的胰腺组织也存在着凋亡,离体后、冷缺血2 小时及再灌注1 小时凋亡指数较原位灌注前明显增加(P < 0.01);DNA琼脂糖电泳可见典型的DNA梯带;⑷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移植胰腺在原位灌注、冷缺血及再灌注过程中<WP=8>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冷缺血2小时和再灌注1小时均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再灌注1小时可见水肿、出血和白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组织病理学评分可见离体后、冷缺血2小时及再灌注1小时较原位灌注前明显升高(P < 0.01);⑸HSP70在原位灌注前表达较低,离体后、冷缺血2小时及再灌注1小时较原位灌注前表达明显增强(P < 0.01);Bcl-2在原位灌注前表达较高,离体后、冷缺血2小时及再灌注1小时较原位灌注前表达明显减低(P < 0.01);Bax在原位灌注前表达较低,离体后、冷缺血2小时及再灌注1小时比原位灌注前表达明显增强(P < 0.01); HSP70免疫组化和原位凋亡双重染色可见同一组织切片HSP70表达较高的区域凋亡细胞相对较少,而HSP70表达较低的区域凋亡细胞相对较多;⑹HSP70与凋亡指数偏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0.4730,P < 0.05,在显著水平上HSP70和凋亡呈负相关。结论:⑴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移植胰腺细胞凋亡的发生,细胞凋亡是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主要表现,抗凋亡治疗在防治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应该得到一定重视;⑵Bcl-2蛋白在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过程中表达减低;Bax蛋白则表达升高;⑶HSP70在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出现增强表达,并且HSP70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HSP70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