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债券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和产品品种的不断多样化,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水平逐步累积,债券违约风险事件开始增多,逐渐步入债券违约常态化的发展趋势。从统计数据上看,我国债券市场违约数量与规模在2016年开始突增,共有99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达318.77亿元。这种情况在2017年有所缓减,但在2018年又迎来了新的违约浪潮。2018年度共有127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达994.26亿元,并且此轮债券违约主体多为盈利能力差、依靠债务滚动融资的企业。但是,债券违约现象的常态化和信用危机的加剧会给债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同时会引起债券投资者的恐慌,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因此,分析债券违约的成因,以及研究如何控制债券违约风险,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浙江省的明星民营企业,在2018年度9月至12月短短四个月之中,发生了多次债券违约事件,违约金额达84.27亿元,引发了市场的极大关注,是具有代表性的违约主体。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此次新光集团的债券违约事件作为研究案例,探讨我国企业违约风险形成的原因,并针对各个风险点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首先,本文结合信用风险理论,将债券违约风险的形成原因、度量方法以及防控措施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类阐述。其次,本文介绍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基本情况及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情况,并对2018年度新一轮违约浪潮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接着是案例介绍,本文对新光集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阐述,以发债募集资金的使用目的为起点对新光集团债券违约的全过程进行了回顾,并且总结了债券违约行为给新光集团带来的经济后果。然后是案例分析,本文从宏观、行业、企业自身三个层面深入分析新光集团债券违约的原因,并通过Z-score模型验证了新光集团发生债券违约的结果。最后,在上述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从发债企业、市场监管以及投资者保护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建议:对于发债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对于市场监管,应当完善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对于债券投资者,应当在投资的全过程树立风险意识。笔者希望上述建议能够对防范债券违约的信用风险、切实保护广大机构及个人债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