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党参本草考证、资源调查,以党参化学成分含量和相关生态因子为基础,结合Max Ent、GIS、SPSS等现代科学技术,分析全国党参潜在分布区,结合化学组分与生态因子回归模型,进行品质区划研究,为区域发展党参药材的栽培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为明确全国各产区党参药材基本特征,通过查阅文献对党参本草、品种产地、采收加工、药材质量几方面进行整理,从而对党参药材道地性形成综述;从甘肃、山西、青海等省收集党参样品,并做烘干处理。以党参炔苷的含量指标,采用UPLC-UV对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Max Ent模型预测党参潜在适宜分布范围,并进行验证。利用SPSS软件,进行党参化学组分与生态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构建化学组分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结合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技术,形成党参药材品质区划。结果:(1)通过翻阅历代本草文献,党参最初以人参代用品入药,到清朝才有党参这一明确的药名,传统道地产区为山西长治,商品名为“潞党”。现代主产甘肃、山西、四川、湖北、陕西、贵州等省,并形成白条党、纹党、板桥党等优质党参药材品种。但党参多为栽培,少量为野生,甘肃产区现为党参商品最大产区。党参药材主要含有多糖、皂苷、甾醇、三萜、生物碱等多种化学成分,常围绕党参炔苷、苍术内酯Ⅲ、多糖等成分的含量高低来进行党参药材质量评价。(2)建立UPLC-UV含量测定方法,得到53个产地党参的党参炔苷含量,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5)为97.38%;53个产地党参炔苷的含量均值为0.04%,其中以甘肃渭源莲峰、北寨镇(0.08%)所产药材的党参炔苷含量最高。(3)基于党参药材分布点的经纬度数据,结合Max Ent模型计算分析,采用刀切法预测党参在全国范围内的潜在适宜分布情况。预测结果显示,党参除在中国植物志记载的分布点以外,还在浙江、福建、山东、新疆等省存在一定的潜在分布区,通过实地考察验证了该预测结果。(3)党参化学组分与生态因子的模型显示,党参炔苷含量的高值区域集中在山西、甘肃渭源、临洮等现代党参药材主产区,与生产实践的经验吻合,可以为保证党参药材道地性提供科学指导。结论:本课题通过UPLC-UV测定了不同产地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初步评价不同产地党参的药材质量,预测了全国党参潜在分布范围,建立党参药材品质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模型,为党参药材合理种植区域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对党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管理部门指导党参药材的合理生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