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孔碳基纳米材料的全固态电位型传感器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xym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位型传感器是电化学传感器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其具有检测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响应快速等特点,在环境监测、临床分析和过程控制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在电位型传感器领域,相比较于传统的内充液式离子选择性电极,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具有易于小型化、无需特别保养、持久耐用等特点,被认为是新一代的离子选择性电极。但是,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受离子选择性敏感膜与导电基体界面间电荷转移阻力、双电层电容和水层等因素的影响,其长期电位稳定性较差。此外,电位型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实用性以及电位型核酸适体传感器的灵敏度需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纳米材料由于其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导电性和强的疏水性已被用作固体接触层来改善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稳定性。然而,目前报道的纳米材料固体接触层存在制备繁琐、耗时、易发生团聚层叠等问题,影响了电极界面的比表面积、双电层电容和导电性等特性。基于此,本论文以提高现有全固态电位型传感器的稳定性、实用性以及灵敏度为出发点,发展了几种基于多孔碳基纳米材料的全固态电位型传感器。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双模孔C60的全固态聚合物膜铅离子选择性电极。与原料C60相比,通过液液界面共沉淀法合成的双模孔结构C60具有更大的双电层电容、更快的电子转移能力和更高的疏水性能。基于双模孔C60这些优异特性,我们将电沉积的双模孔C60作为固体接触层发展了全固态聚合物膜铅离子选择性电极(Pb2+-ISE)。构建的Pb2+-ISE响应快速,响应时间为10-15 s,并且具有稳定的能斯特响应。线性范围为1.0×10-9-1.0×10-3M,电极的检出限为5.0×10-10M。此外,全固态聚合物膜Pb2+-ISE也表现出极好的电位稳定性,不受O2、CO2和光干扰的影响,且在离子选择性敏感膜和双模孔C60固体接触层之间没有水层存在。我们进一步考察了所构建的Pb2+-ISE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基于双模孔C60的Pb2+-ISE能够作为很有效的检测手段对环境样品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2.基于三维多孔石墨烯/介孔Pt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全固态聚合物膜镉离子选择性电极。最近发展的具有相互交联网状结构的三维多孔石墨烯(3D PGR)不仅具有二维石墨烯的内在特性,还能为电子/离子、气体和液体的传输和存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然而,3D PGR的孔直径能够达到几个微米,孔径过大限制其表面积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以介孔Pt纳米颗粒(MPNs)作为交联位点,通过一步水热共组装法合成了孔径可调的三维多孔石墨烯/介孔Pt纳米颗粒(3D PGR-MPN)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固体接触层发展全固态聚合物膜Cd2+-ISE。所构建的Cd2+-ISE在线性范围1.0×10-8-1.0×10(-4M内具有很好的能斯特响应,其检出限达到1.5×10-9M。此外,全固态Cd2+-ISE也显示出很好的长时间电位稳定性,不受O2、CO2和光干扰的影响。由于PGR-MPN复合物本身的疏水性能,在聚合物膜和其下面的PGR-MPN复合物固体接触层之间并没有发现水层的存在。3.基于3D PGR-Pt复合材料的全固态聚合物膜铜离子选择性电极。制备3D PGR及其复合材料所用到的水热还原方法反应过程需要高温,安全性差;此外,固体接触层通常使用滴涂的方法将其修饰至电极表面,操作冗长且耗时。因此亟需发展一种新的制备技术在电极表面修饰固体接触层。电化学沉积是一种快速、简便、低消耗以及易于控制的方法,可以用来在电极表面制备稳定的薄膜,而不需要任何进一步的处理。我们采用一步电化学沉积共还原GO以及H2PtCl4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制得3D PGR-Pt复合材料。同时对3D PGR-Pt复合材料进行循环伏安以及阻抗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3D PGR-Pt复合材料具有大的双电层电容以及快速的电子转移速率。基于此,我们将其作为固体接触层发展全固态聚合物膜铜离子选择性电极(Cu2+-ISE)。所构建的Cu2+-ISE在线性范围1.0×10-8-1.0×10-4M内具有很好的能斯特响应,检出限达到7.9×10-9M。计时电位测试表明Cu2+-ISE同样具有很好的电位稳定性。4.基于3D PGR的全固态聚合物膜丝网印刷铜离子选择性电极。常用的全固态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在测试时需要外接参比电极,不便于对重金属离子进行现场检测。丝网印刷电极(SPE)具有设计灵活,结构简单,一致性好,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印刷成多电极体系,使电极高度集成,解决了以往在线监测过程中单电极体系不易操作的问题,提高了电极的实用性。我们利用恒电位还原的方法在双电极体系SPE表面直接还原GO制备3D PGR,并将其作为固体接触层发展全固态聚合物膜丝网印刷铜离子选择性电极(Cu2+-ISE)。所构建的Cu2+-ISE在线性范围1.0×10-6-1.0×10-3M内具有很好的能斯特响应,检出限为3.9×10-7M。由于PGR本身的疏水性能,在敏感膜和其下面PGR固体接触层之间无水层生成。此外,丝网印刷Cu2+-ISE同时含有工作电极以及参比电极双电极体系,使其能够满足现场检测的要求。5.基于石墨烯泡沫独立电极的全固态聚合物膜铜离子选择性电极。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全固态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制备需要两个步骤:(1)采用滴涂的方法或者电沉积的方法在基底电极表面制备固体接触层;(2)将离子敏感膜滴涂在固体接触层表面。这两个步骤使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制备过程复杂。石墨烯泡沫(GF)由石墨烯片相互堆叠而成,具有互相连通的多孔网络结构,使其具有卓越的电子转移能力以及大的比较面积,使GF非常适合用作独立电极。基于此,本章中我们发展了基于石墨烯泡沫独立电极的全固态聚合物膜Cu2+-ISE。与常用的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相比,石墨烯泡沫既作为电极基底材料又作为固体接触层,简化了电极的制作步骤,同时仍对目标离子具有很好的电位响应。构建的Cu2+-ISE在线性范围1.0×10-9-1.0×10-3M内具有很好的能斯特响应,检出限能够达到2.5×10-9M。此外,发展的单片电极对光、O2和CO2干扰具有很好的抗性,并且由于PGR本身的疏水性能,在离子敏感膜和其下面的固体接触层之间并无水层生成。6.基于多孔石墨烯的电位型核酸适体传感器检测啶虫脒。除了对目标离子电位响应符合能斯特方程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外,电位响应遵循不同模式的电位型核酸适体传感器同样受到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电位型核酸适体传感器中,受体直接与纳米材料相连而不是嵌入到敏感膜中。由于碳基纳米材料大的比表面积、强的亲和力以及好的生物相容性,核酸适体可以通过共价或者非共价的方式与其相连接。基于此,我们以核酸适体为识别分子、多孔石墨烯为换能材料,发展了一种检测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的电位型核酸适体传感器。核酸适体与目标分析物之间的特异性识别诱导核酸适体的构象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导致电极电位的变化。结果显示,所构建的电位型核酸适体传感器对啶虫脒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10-10M-1.0×10-6M,检出限为3×10-10M,表明该传感器对啶虫脒具有很好的灵敏度,为其测试实际样品提供了可能。通过选择不同的核酸适体,本核酸适体传感器亦可对其它有机农药进行检测。
其他文献
锁骨中外1/3段骨折发生率高,内固定治疗以克氏针和钢板最传统普遍,但两者疗效有显著差异。我院1994年以来对185例患者行克氏针内固定,对31例患者行钢板内固定。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正】 目前,人民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按国内外生活费用来衡量,显得太低了,而按很多进口的工业品来衡量,又显得过高了,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的物价制度。与国外相比,我国许多商
小学教育阶段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义务教育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这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的深入思考与不断探索。日常生活中招贴艺术随处可见,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媒介。它的风格、主题多种多样,一幅有趣的招贴画极具艺术感染力,易于被小学生接受和喜爱。本文试图探究小学美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价值,通过“手绘校园招贴画”这一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职业素养是当代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仅只是职业技能的提升,还应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增强。
如今事业单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更加重视对于经济管理的改革,经济管理能力提高不仅有利于发展,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基于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的进一步思考,
地表覆盖变化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深入了解并挖掘地表覆盖变化过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传统的生态学研究可以获得与地表覆盖变化相关的信息,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问题引起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在许多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如生物、物理、机器人学及计算机科学,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多智能体系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