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类蔬菜(B.campestris)抽薹机理及晚抽薹育种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398143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期抽薹问题已成为春大白菜栽培及高原高寒冷凉地区夏秋大白菜生产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晚抽薹大白菜(YH)、小白菜(FMS、WS)及芜菁(MM)的生理生化特性、遗传效应及分子标记入手研究抽薹机理,从晚抽薹、低温生长性的评价方法及晚抽薹转育着手研究晚抽薹育种技术,为进一步开展大白菜晚抽薹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手段。结果表明: 大白菜Ⅷ仅具有低温要求性,FMS具有低温要求性,芜菁MM和小白菜WS都具有强低温要求性和长日要求性。 就内源激素而言,高IAA/iPA比值是大白菜、小白菜和芜菁花芽分化起始的有利条件,而低GAs/iPA比值和低GAs/ABA比值对花茎发育起始有利。高水平IAA和低水平iPA对大白菜花芽分化的起始起促进作用,而高水平iPA和ABA有利于花茎的发育和抽出,GAs促进花茎的发育和抽出。晚抽薹性越强,未经低温春化处理的GAs的含量越低。高水平的多胺对大白菜、小白菜和芜菁的花芽和花茎分化有促进作用,Put含量的降低有利于大白菜花芽分化的起始,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大白菜的花茎发育。晚抽薹性越强的品种其体内多胺总量和spm水平越高。经低温春化诱导,大白菜花芽分化始期有特异蛋白质产生,此外,大白菜YH和MM在花茎发育期也产生了特异蛋白质。 大白菜(YH)、小白菜(FMS和WS)、芜菁(MM)的晚抽薹性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加性效应为主,兼有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其中WS的晚抽薹性显性效应值不显著。早抽薹呈显性。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 以极早抽薹的结球白菜高代自交系(BY)和极晚抽薹的欧洲芜菁高代自交系(MM)杂交F1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一个具有81个DH株系的永久遗传作图群体。以该DH系群体为材料,利用AFLP、SRAP、RAPD及同工酶标记构建了包含12个连锁群、312个标记位点的分子连锁图谱,覆盖白菜基因组924cM,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2.97cM。该连锁图谱包括126个AFLP标记、108个SRAP标记、58个RAPD标记和20个同工酶标记。在该图谱基础上,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控制白菜抽薹、开花的QTL进行了定位分析,检测到8个与抽薹指数相关的QTL、3个与抽薹日数相关的QTL和4个与开花日数相关的QTL。 通过研究获得大白菜室内苗期晚抽薹快速评价方法:采用萌芽种子于3℃条件下低温春化处理20天,播种温度20~22℃,夜间用日光灯管补光至光周期16小时,补光光强108~144μmolm-2s-1;综合考虑显蕾、抽薹、开花性状,以抽薹指数作为形态评价指标,建立了6级抽薹调查分级标准、5个抽薹等级。建立了晚抽薹转育高效筛选系统。
其他文献
要说茶饮界的神奇存在,茶颜悦色绝对算特中有别的一种:爆红那么多年,依旧仅居长沙一隅.7月13日,茶颜悦色发布了一条官方微博,启动武汉招聘专场,这意味着品牌即将“出圈”,终
期刊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党、全社会打响了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大决战,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成就。4年来,先后有5500多万贫困人口,摆脱困境,过上期盼已久的好日子,每年减贫幅度都超过1000万人。时至今日,脱贫攻坚战已到了啃硬骨头的决胜时期,剩下的4335万贫困人口,大都集中在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他们大都文化水平低,缺乏脱贫技能,没有经营能力,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越往后脱贫难
辣椒的杂种优势明显,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三系配套制种是辣椒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有关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基础理论的研究薄弱,远远落后于玉米,水稻等作物的雄性不育机理
面对新形势,中国石化物资供应战线将持续探索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平台创新、工具创新,建设数字化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国际化发展的新时代电商平台.同
期刊
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又名野草莓,是野生二倍体种(2n=2x=14),其基因组很小,只有约240 MB,生长周期短、容易再生,为研究草莓基因组提供了的巨大的优势,是草莓育种和研究